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8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程中,我党结合革命、建设、改革的形势、任务变化和要求,继承、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它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发展思路和执政理念等六个方面分析了科学发展观所做出的创新性贡献,这些贡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那场震惊中外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中所表现出的长征精神,更是具有现实意义。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永远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在国共合作中与共产国际的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分歧,他认为保护共产党的独立性是国共合作的前提,主张两党“平行合作”,反对“党内合作”的形式。随着国民党右派分子对国共合作的破坏,陈独秀主张共产党员退出国民党,为此与共产国际做了一定的抗争  相似文献   
4.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向全党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在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文献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有一个发展过程。在系统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一度不使用这一命题的原因,并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实质,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农民工的体制弊端及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民工务工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工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廉价劳动力"、"超负劳动力"和"低保劳动力",而农民工问题与中国和谐社会构建密不可分;提出政府应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制度创新上采取措施,加快农民工户籍制度的改革,健全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工资支付制度和监控制度,保障农民工的民主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使中断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得以继续进行;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体现;而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武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也是以这次全会为历史起点形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告诉我们: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从居住方式的变迁看唐王子权利的消长雷巧玲,任培秦在唐史研究中,通过对唐王子居住方式变更的考察,不仅可窥知王子权利演变的过程,亦可探析唐王室走向衰落的原因。唐王子的居住方式除因故居宫之外,一般王子长大受封之后都要出宫。出官后如何居住,前后期截然不同:玄...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等教育主要功能的分析,认为高等教育正在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基于高等教育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人才培养、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企业自身发展思路等诸多困惑,分析高等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分析认为,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服务经济社会的思想,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建设或参与建设高科技园区,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以自身的知识生产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分析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内涵和重要贡献.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因时代而诞生的科学理论思维,它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作出了极为重要的理论贡献.其时代蕴意深刻,它将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的分析。说明这“三种方式”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民党残余部队的主要方式 ,尤其是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 ,开创了人民军队用和平谈判的方式实现和平解放的先例。针对“三种方式”的产生、含义以及在当时对解放战争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剖析 ,突出了“三种方式”所体现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 ,这种思想对今天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完成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