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规范指称"标准化的秩序"。社会规范指的是为社会成员所提供的是非标准和行为指南,因而也是人们具体行为必须要遵循的行为法则。儒家的社会规范可分为两种:一是以"德礼"为核心的积极的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化的力量来改变人们行为的根本态度;二是以"法刑"为核心的消极规范,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的制裁来暂时控制人们的行为。规范必须拥有其合理性。在儒家看来,社会的规范不是来自于近代社会学理论所讲的社会契约,而是来自于自然本身的秩序。因而"三纲五伦"以及"礼乐"、"刑政"等规范都体现着阴阳五行的自然法则。跟近代的社会学理论相比,儒家的社会规范具有以下的特点:其一,儒家的社会规范不是以平等的个人,而是以有差别的个人为前提;其二,儒家规范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实现功利性或者效率性,而在于实现道德性;其三,儒家的规范不是为了实现社会契约,而是为了实现阴阳五行的自然秩序。  相似文献   
2.
从意大利南北部的社会差异看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南北地区的经济成就、地方政府所执行的效率、市民生活的特点都有明显的差异。北部地区社会和政治效率发挥得非常好,市民之间的信任和参与网络也非常发达;而南部地区则不是这样。南部与北部之间如此明显的差距主要根源于中世纪以来传承下来的两种体制:北部具有共同体性质的共和国传统,而南部则具有君主制传统。正是这两种传统导致了市民参与和人际纽带方面的重大差异。如今,在经济上取得优异成就而且保持良好的集体生活的地区都是在市民参与、合作团体、相互帮助等方面拥有优良传统,这就意味着,社会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和政府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怀特海是20世纪少有的形而上学哲学家。他从有机体哲学的立场出发,批判传统哲学的独断论,提出了"改造了的主体性原理"。他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和主体观念对传统哲学具有奠基意义。近代的笛卡尔恰恰通过凸显"自我"的第一实体地位来表达人的意识的主体性,由此开启近代哲学摆脱客体的主体观念的形成。在怀特海看来,现实的事物是构成宇宙的终极实在,任何现实的存在者的存在意味着它的生成,而一个现实的存在者的生成又意味着该现实的存在者作为主体把握一切现有的现实存在者的合生过程。他进一步认为,任何现实的存在者都是一个经验主体,而且其主体性都是以客体性为前提的。可以说,怀特海的主体性原理为克服近代以来的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形而上学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孝,这种为人子者内心对父母的思慕和感激之情,不但具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的意义,而且是中国人实现终极关怀的主要依托.学界多关注孝道的内容、如何去行孝等伦理问题,却忽视了为何要行孝的形上根据问题.孝道既是孝子亲情的体现,又是遵循天道规律以尽人事的表现.儒家孝道的哲学意义在于其具有的“报本反始”的精神和其作为君子仁人“诚明天道”的独特方式.儒家大孝的代表人物曾子,以孝来建构他的道德生命,实现其安身立命之依托.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欧洲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界,为了克服生态问题而盛行一种世界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而在中国,高清海的类哲学彰显出中国天人一体思想的宇宙论意义。高清海的“类存在”概念来自于马克思哲学和儒学的创造性的结合,其马克思思想中的原型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在古代中国儒学中的原型为“天下”,而这两者融为一体就具有“宇宙性的主体”或“宇宙生命的实践者”的含义。“类”意识是一种全面向宇宙开放的人的自我意识,而在这种自我意识的指导下,人们能够实现宇宙生命整体的利益,能够防止各种灾难,能够实现社会和环境的正义。高清海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人类未来的哲学宇宙观。  相似文献   
6.
韩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出现了“现代”、“现代性”、“现代化”、“现代主义”等一整套相关联的新词汇,这是以西方现代价值观(现代主义)作为衡量非西方国家社会的思想、文化、经济、政治等优劣的基准,并把是否趋向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现代化)看作是开放和保守的基准的结果。一方面,我们不能排除本土历史发展深受外来思想影响的事实;另一方面,我们的学术研究不能丢失了本土社会发展作为主体这一更深刻的本质。把西方的特殊性理解为普遍性的潜意识,正使我们经临着忘记主体而使社会发展陷入全面西化的危险。西方社会的现实并不是东方社会的未来,我们应该树立全新的饱含主体性的思想现代性是由行为主体的历史性认识和展望中开始生成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而最终形成的,是克服自身的局限,自觉进行实践努力的结果。并据此重新建构现代性的一般理论,克服社会发展领域的欧洲中心主义和学术研究上的“方法殖民主义”。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有必要共同反思“现代性”观念的历史,提高地域研究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7.
怀特海的有机体哲学是在批判和修正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首先,他批判传统哲学理念论的“实体-属性”的抽象思维方式,把“现实的存在”确立为终极的实在;其次,通过一切现实存在的“合生”过程的分析,批判了近代认识论的狭隘的经验观念和主体观念,并揭示出了人类的认识得以可能的主客关系的形而上学基础;再次,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独断论,把哲学的观念体系解释为接近第一原理的尝试。尽管其有机体哲学中充满了泛神论的气息,但对我们超越物理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老子》是中国最早使用象形文来表达存在意识的哲学文本之一,从而也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人以象形文的形式确立起来的思想方式的魅力,即从文字所指向的感性具象出发,通过形象性关联去把握事物的普遍本性的思维方式。在《老子》文本五千言中,构成核心骨架的是"道"、"有"、"无"等词汇,而老子试图通过这些文字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来阐释自然主义的价值诉求。在中国古人那里,"道"字一开始指的是人在陌生的十字路口要选择一条出路的自由状态,而这不仅表达不确定的、敞开的、自由的境界,还表现了有与无的共属一体的循环关系。"有"字本来指"手持肉"的富裕的占有状态,后来指称被人们所"把握"的自然万物;而"无"字原本指巫师通过舞蹈所要取悦的没有确定表象的神灵,后来指称万物背后不确定的混沌的世界。在老子看来,混沌的世界不断地生成有序的世界,而有序的世界又不断地回归于混沌的世界,这两者的循环构成"玄之又玄"的宇宙的大道。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世界观是在近代欧洲出现的理解人的新观点,近代世界观的前提是把所有的存在都理解为相互分离、对立的东西。从这一角度看,人是跟自己之外的所有事物完全分离地、对立地、独立地、孤立地存在着。因为具有这样的存在论特性,所以人被看成是追求自身欲望和最大程度地满足自身欲望的存在者,决定人个体命运和社会价值的第一大要素便是自身的生理年龄阶段,欲望强的阶段社会价值大,欲望弱的阶段社会价值便小。年轻人既是欲望的主要生产者,也是欲望的主要消费者,他们构成了社会价值的主体、主流,消费的流变决定着社会价值的流变;而老年人随着欲望减弱、消费下降的“变老”,变成了“最无用的阶层”,“无用”即意味着“多余”,老年人沦落为劣等的社会存在,他们因此也突然失去了在社会中的话语权,人类自古以来崇老尊老的历史被颠倒了,人的老年时期沦落到了卑微痛苦的时期。近代世界观和由此而产生的价值观,是老年人命运失落的总根源。现代社会人的老年期越来越长,而这实际上意味着痛苦的、羞辱的人生越来越长,“幸福地变老”在现代文明中消失了,幸福地拥有整个人生变成了人类的幻想。只有改变分离的世界观,建立统一体的世界观,才能够开创和建立包括人的一生在内的人类幸福生活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