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成国 《河北学刊》2003,23(4):169-172
王安石的师承渊源明确可考者有杜子野、张铸、谭三人 ,而向来遭受质疑的周敦颐与李觏也应与王安石存在着人际上的交往和思想上的交流。王安石的后嗣绵延不绝 ,虽然多因北宋后期的党争而仕宦坎坷 ,但绝非诸多宋人笔记中所载之情况。  相似文献   
2.
自中唐至宋初,韩愈《原道》的影响有限。北宋仁宗朝的前三十年,是《原道》走向经典化的关键时期。它被士人精英尊为文以明道的典范,排佛卫道的一面旗帜。它所揭橥的道统谱系,为方兴未艾的儒学各派提供了争取正统地位的言说方式。它以新颖的论述,引领了"原"体写作。自仁宗嘉祐年间至北宋后期,《原道》遭遇到佛教契嵩和儒学内部的各种质疑批判。不过,这并未逆转其经典化的历程,反而由此开启了宋代学术思想在本体论、心性论等层面深入发展的契机。绍兴和议后,宋、金南北对峙,《原道》的经典化在不同的地理、文化空间中呈现出不同轨迹。在南宋,韩愈虽被理学家从道统中排除,《原道》文以明道的经典地位却屹然不动。借助于科场文化的推动,它进而成为普通士人文章写作的必读作品,经典的形成跨越了士人各个阶层。至于在女真统治下的北方中国,由于浓郁的"三教合一"学术思想氛围,《原道》一直较受冷落。直至蒙元时期,随着理学北传以及文坛宗韩之风的兴起,《原道》的经典意义才得以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3.
4.
刘成国 《江海学刊》2012,(4):191-197,239
假传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俳谐文体之一。它创自韩愈,兴于北宋,至明代臻于高峰。假传创作的基本艺术机杼是戏拟——游戏性模仿,从中体现出强烈的"以史为戏"的创作精神。从中唐到晚清,假传作品中的戏谑、讽喻、寄托、抒愤等多重主题意蕴并存。假传作品的不足之处是情节的编织大都依附于历史上广为人知的典故、传说、轶事,颇多重复。这一文体以其特有的调侃戏谑精神,冲击了史传叙述的庄重性,其影响远及东亚邻国。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的学术渊源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安石的启蒙老师明确可考者有杜子野、张铸、谭三人。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上可追溯至孟子,下可从同时代的王景山、刘敞等人处窥见若干端倪。而向来遭受质疑的周敦颐与李觏,也应与王安石存在着人际上的交往与思想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读《王荆公诗注补笺》献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之亮教授的《王荆公诗注补笺》中存在以下若干问题:首先,在对王安石生平行实履历的叙述上,许多地方征引蔡谱时缺乏考辨。其次,文献材料的征引缺少必要的辨别考证,具体表现在对王安石诗文系年的错误、交游考证不足等问题上;再次,笺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足够的重视,继续沿袭了前注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有二子二女。长子王雱,字元泽,进士及第,才华横溢,曾参与到熙宁变法中。王雱娶妻萧氏,有一女,嫁吕安中;无子,族子王棣过继。次子王旁,有心疾,娶妻庞氏,后出妻。旁有一女一子,女嫁郑居中;子王桐,有二子王瓙、王珏。由于雱、旁字形、字音相近,王安石二子的事迹经常被混而为一。同时,由于对熙宁变法持反对、批评的立场,许多笔记小说也蓄意将王雱、王旁事迹相混,并对王雱多有诬蔑。这些笔记中的不实记载有些被《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采纳,南宋以后以“信史”的面目出现,或者演绎成更为通俗的话本、小说素材,构成了南宋以后否定、丑化王安石及熙宁变法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在行实方面,新出墓志可以提供新的材料,重建宋代文学家生平中一些遗失、湮没的环节.对于文学史上一些重要作品的作年、背景,还有涉及的重大文学史实,新出墓志可以提供确切的解答.它有助于家族世系的全面呈现,纠正文集、族谱中的诸多讹误,推进家族文学研究.它为更加全面、客观了解北宋后期党争、政治史提供了宝贵史料,有助于走出成王败寇的胜利者书写,深化党争与文学的研究视域.它为墓志的书写研究提供了珍贵个案,有助于走出证史、订史的传统金石学藩篱,走向历史诠释.对新出墓志的利用,必须注意辨伪及文体特质.  相似文献   
9.
苏氏蜀学对荆公新学的批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激化期和深化期.它反映出二氏之学在经世层面"重法"或"重人"等诸多分歧,以及苏轼的儒学传承意识.它与北宋中后期的政争、党争互为表里,既导致和强化了后者,同时又深烙党争、政争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的散文创作历程可分为发韧期、成熟期和新变期三个阶段。从英宗治平年间开始,其散文创作在继续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以经术为文”这一特点开始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