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2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从整体到碎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文学结构观经历了从整体到碎片的发展历程。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阶段 ,西方文学都讲求规范、秩序、平衡、对称、和谐的美学原则 ,注重对完美和完整的追求 ,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尤以古典主义为代表。到了现代主义阶段 ,作品的整体格局受到影响 ,作品内部有了断裂与空白 ,但仍不乏统一性。到了后现代主义时期 ,这种古老的美学原则被打破 ,作品成为破碎、混乱、断裂与反逻辑的集结之所 ,失去了明确而完整的意义。从这种美学范式的演变中 ,既可以窥见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中心的消解 ,也可以看到价值观念的嬗变———价值中心的丧失。社会中心和价值中心丧失的结果 ,就是整体的破碎 ,碎片的突现。碎片从整体中脱落出来 ,彰显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西方兴起了各种各样的文学接受理论 ,如阅读现象学、文学阐释学、接受美学 ,以及读者反应批评。这些理论一反过去封闭的文本研究的方法 ,主张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文学活动进行重新定位 ,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被介绍到我国之后 ,不少学者也试图用来分析和整理我国古代接受理论 ,在浩如烟海的接受资料中进行梳理 ,发掘我们自己的接受理论遗产。这其中 ,大致有三种态度 ,第一 ,认为接受理论是西方的专利 ,产生于西方的文化背景和学术土壤中 ,中国古代没有接受理论 ,只有文学鉴赏理论。第二 ,以西方接…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文学理论从象征主义诗论开始,一直到俄国形式主义、海德格尔的诗学、以及法兰克福学派与接受美学,都致力于文学话语的独立性和纯洁性的探寻,其目的并不是要割断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而是通过对文学话语的看护与更新来对抗社会僵化、陈腐的话语形态,更新读者的感觉方式和思维方式,批判主流意识形态.通观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所走的是从语言批判到意识形态批判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与解释学的关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柏拉图所倡导的对话原则与探讨真理的辩证法对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对话理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启示了保罗·利科尔的“说———听”交流理论。第二,柏拉图扬语言贬文字的语音中心主义在伽达默尔和保罗·利科尔的解释学中遭到了系统的批判。柏拉图认为语言是人的思想的直接体现,它不会令人产生误解,而文字由于从作者的思想中独立出来,则成为人误解的毒药。伽达默尔和保罗·利科尔认为文字的产生是写作的前提,文本的意义不应从作者那里寻求解释,而是读者与文本之间交流或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探讨意境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大都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角度来分析,虽然说都抓住了意境的实质和关键,但总给人一种欠缺感,未能从美学与文化的高度来观照这一问题,没有看到意境背后所隐藏的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心理和文化心理,对意境产生的根源重视不够。本文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透视这一传统的问题,将意境与乌托邦联系起来考察,力图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倾向。一 英文“Utopia”由“u”和“topia”两部分组成的,“u”来自希腊文“ou”,表示普遍否定,“top-ia”来自希腊文的“topos”,意思是地…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刘月新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同属西方现代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美学流派,前者所指的是以阿多诺与马尔库塞为代表的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美学。后者以尧斯和伊瑟尔为代表。这两个学派之间是否存在渊源关系,难以找到确切的材料来证明,我们只知...  相似文献   
7.
试论“隐含作者”及其艺术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隐含作者”及其艺术生成刘月新随着伊瑟尔接受美学思想的传入,他著作中涉及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如“空白点”、“召唤结构”、“游移视点”、“隐含读者”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其中尤以“隐含读者”的影响最为普遍而深入。朱立元在《接受美学》中辟专章对这一...  相似文献   
8.
接受张力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张力论刘月新(湖北宜昌师专)张力(tension)原系自然科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存在的力的运动造成的一种紧张状态。“新批评”派将此术语率先引入文学批评领域,用来分析文学作品的本体结构,退特在《论诗的张力》一文中认为,诗歌语言有两个...  相似文献   
9.
文学接受是读者与作品、作者对话的过程,是读者理解作品与读者自我理解的统一。一方面,读者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和作者,应该逃离自我,按照作品和作者的规定扮演相应的角色,使自我意识和经验暂时退居边缘,让作者意识主宰自己的思维,使意识产生分离,与原有的经验和意识拉开了距离。另一方面,读者意识和经验仍然作为接受的背景发挥潜在的作用,与阅读过程中接受的经验发生交流、碰撞与整合。读者通过反思自我和批判自我,生成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福学派与接受美学是西方现代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美学派别,它们的相通之处是以否定为中心和基点,即通过艺术作品对接受者思想意识的否定来达到对现存社会秩序与价值体系的否定。不同之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美学是对接受者的大拒绝,散发出贵族主义的救世气息,对接受者尊重不够,而接受美学对否定则有所保留,一方面体现了在现存秩序面前的退守与妥协,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接受者趣味的相对认可与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