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前急救是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进人医院前的紧急救护,包括患者在伤病现场对医疗救护的呼救、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转运等环节。由于患者或家属呼救信息不准确.医护人员经过行车颠簸。携带急救箱,氧气,担架及除颤仪迅速赶往急救现场,急救现场往往是家中或马路上,施工工地上,光线暗淡、空间较小或是人群冗杂,使护理工作执行起来难度加大,稍有疏忽就可引起纠纷。现以我院承担本地区的院前急救任务15年的工作经验,浅谈院前急救中潜在护理风险隐患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和实施,使数学教学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由于初级中学数学教材的改版,其内容的增删调整,对于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形成,以及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后续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刘桂华 《殷都学刊》2010,31(2):49-54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获得巨大发展。那时的中国,一年四季,四季分明,不同季节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物候特征。众多诗人感应着四季不同的物候变化,感物兴思,诗情勃发,创作了大量季节特点鲜明的"四季"诗。相较而言,春秋二季,气温变化最明显,物候变化最显著,人们的情思也最活跃,所以成为诗歌创作的丰收季节。而夏冬二季,气候炎热或冷寒,人们的思维活动受限,情思也就较为单一,诗歌创作也就稍逊许多。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控。一、触动好奇心理以激发学生兴趣 ;二、调动好胜心理以激励学生激情 ;三、引发愉悦心理以拨动学生兴奋点 ;四、创设成功体验以激励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密切。一年有四季,而四季气候有别;不同的气候决定了四时迥异的“物容”或物候特征;气候及物候影响着古代文学家的“感物”方式、文学表现内容。古代文学家在四时物候的感召下,创作了海量具有鲜明季节性和抒情性的文学作品,形成了具有多种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四季”文学抒情范式。  相似文献   
6.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文化差异既表现在语言交际中也表现在非语言交际中。如果不了解这种文化差异 ,极易造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失误和信息差。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必须认知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编大学英语》特点的评述,论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不仅便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传统英语教学由于忽视对学生跨文化差异意识的培养 ,导致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较低。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则必须重视词汇蕴涵的文化差异 ,加强课堂教学对非语言交际的引入 ,注意中西方文化习俗、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清代词学,虽著作林立,词派纷呈,然各家各派词论,异中有同,殊途同归。构成三大理论主题:辨体和尊体、“正变”批评、比兴和寄托。通过辨体和尊体,彰显了词体特征,提升了词体品格;通过“正变”批评,反映了清代词家的词史观,对前代词学的审美评价、审美选择;通过追求比兴和寄托,开拓深厚了词境。三大词学主题,对清词理论与创作的繁荣,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行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其对民间组织的有效监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云南现行的民间组织的监管体制及手段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已明显落后于发展的需要。构建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社会监督和民间组织自律相结合的多元监管体系,适合云南省情,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