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通过对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进行阐释,结合林语堂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中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指出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时,译者宜主要采用文献型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读者中的可读性为目的时,宜主要采用工具型翻译。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进行阐释,结合余国藩和詹纳尔Journey to the West在翻译《西游记》中对佛教用语的翻译,比较这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传递中的不同作用。指出在处理佛教文化负载词时,余国藩的译本更加倾向使用语义翻译,旨在达到传递佛教文化的目的。而詹纳尔的译文多采用交际翻译,以提高译文在西方读者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校训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在学校对外宣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近年来中国大学校训英译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分析中西大学校训语言特点的差异及中国大学校训内容特点的基础上,举例分析了校训英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探讨了校训英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阿瑟·韦利《论语》译本和林语堂《孔子的智慧》汇编译本中的一个语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典籍翻译中译者主体性问题作出思考,指出翻译即选择,其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角度不同,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不同,在具体核心单位的翻译处理方法上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5.
"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观点,译界对此褒贬不一.本文旨在对该观点进行追根溯源,进而对其内涵以及翻译中的译文与原文、译者与原作者、翻译与创作的关系问题作出探讨."创优似竞赛"的翻译观,既是许先生个人经验所出,又是中外翻译理论的结晶,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值得译界重视.  相似文献   
6.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和变译理论都从理想中的翻译走向了现实中的翻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对翻译本质的再思考;对原文的重新定位;对忠实对等观的质疑;对译者和接受者的重视;对翻译目的的强调;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的多元化。不过,二者的理论来源同中有异;在研究态度和研究侧重点上存在着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传统教学手段限制了翻译课教学的速度和教学信息量的输入,对翻译课教学效果产生了消极影响。文章参照信息论和文本类型理论的观点,探讨了在大学英语专业翻译课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必要性及策略。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在自译中,未拘泥于原文结构和行文模式,而是针对原文与译文不同的预期读者,采用变译方法,用目的语对原文进行二次阐述.从林语堂的自译效果看,"忠实性"与"创造性"可以并行不悖,忠实是再创造的基础,再创造是忠实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