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有效性实践的分析,可以揭示和概括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四个规律,即实践生成规律、多向互动规律、虚实转化规律和规约引导规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发展经历了由物我不分到主体性凸显的历史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种主体性哲学思维模式下的道德人格教育内蕴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体间性道德人格教育具有交互性、平等性、共识性、崇高性、和谐性等特质,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必然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于道德教育的改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不但要弘扬自己的传统美德,也应通过中西道德教育的比较,吸收、借鉴其经验教训,以便完善我国的道德教育模式,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提出的在"依法治国"的同时"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扬弃"了中国古代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思想以及西方过分推崇法制的治国思想,在总结建国以来治国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辩证结合起来,是治国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本文化是以人为价值本位的主体文化。从时间维度看,人本文化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主客未分、主客二分和主客统一三个历史和逻辑阶段,依次形成了"群体文化——个体文化——公共文化"的文化演进轨迹;从空间维度看,由于人类文化活动的民族差异,人本文化在中西方分别表现出"群体至上"和"个体至上"不同的人本取向;社会主义公共文化建设,应在厘清人本文化的历史沿革和中西差异的基础上,将群体文化与个体文化有机整合,构建彰显个性的民族文化、体现理性的先进文化和增强国力的产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扩招热引发了高校新校区建设的热潮,但调查发现,由于新校区周边环境较差、管理机制不畅、综合配套不齐等原因,形成了新校区发展中“环境孤岛”、“管理孤岛”和“文化孤岛”现象,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也给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为此,在新校区未来发展中,政府、高校和学生自身必须明确角色定位,发挥各自功能,共同推进新校区全面发展,完成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精神去弱势化的实现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之富强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文章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运用哲学、社会学等理论,针对青少年的精神弱势化问题,归纳出解除青少年精神弱势的独特原则。青少年精神去弱势化的原则主要有四个:情物相融、内外呼应、忽明忽现、动静结合。  相似文献   
8.
9.
任何价值活动都要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在价值活动运行轨迹中,价值活动的任何结果都是价值活动逻辑始点的一种规律性的延伸。探求价值生成的逻辑始点对认识价值运动规律以及促进价值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生成既是基于价值合理性上的科学活动,又是基于价值合目的性上的意义活动。从价值生成的源泉上讲,把价值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作为价值活动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本质表征的核心缘由。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各要素全面系统的和谐,要求矛盾的双方或矛盾的多方在运动中能达到并保持多赢的结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居于重要的地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本文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出发,着力探讨了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