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从舍勒研究中有关人格是否是实体的争论开始,进而将人格存在规定为“行为实体”,并通过对作为“爱的秩序”的“行为实体”的进一步讨论来规定人格的存在样式,即“人格生成”.这种“人格生成”与人格的“个体规定”和“自身之爱”紧密关联在一起,或者说,只有通过人格的“自身之爱”和“个体规定”,“人格生成”才得以可能.人格最本真的存在样式,并非某种静态的“人格存在”,而是动态的“人格生成”.  相似文献   
2.
许多研究者认为在舍勒思想的发展中展现着三个“谜”:⑴为什么舍勒没有为他关于价值和人格的明察提供现象学的基础?⑵为什么舍勒在《形式主义》之后转向宗教、形而上学的研究,而未完成其伦理学?⑶为什么舍勒会从一神论的立场突然转向泛神论的立场?斯佩德的《舍勒的伦理学人格主义》针对这三个谜,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体现了一种追寻舍勒思想发展的连贯性的努力。结合斯佩德的论述来分析这三个“谜”及其解决,并检讨之或补充之。  相似文献   
3.
4.
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中心地位和核心环节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进展和成就,也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再出发"?本文基于系统化改革的理念,构建了以"逻辑起点、核心问题、特殊难题、内部机制、外部保障"为内在联系的改革框架,提出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经济总体规模和布局,坚持国有企业去"六化",不断放松规制。作为特殊难题,本文最后专门对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舍勒现象学的人格伦理学中,人格存在的本真样式在于"人格生成",人格生成首先意味着一种真正的"志向改变",它在根本上存在着一个"时机的要求"。舍勒意义上的"自身感受"恰恰构成了人格生成的一个时机。从现象学的本质结构来看,自身感受是一种人格(而非"自我")的精神感受或自身价值感受。舍勒将精神羞感、敬畏、懊悔、恭顺等等都归为这种人格的自身感受,并将之视为人格"自身神圣化"或真正的人格志向改变的技艺和时机、或者一种人格生成的"可能性"。因此,"自身感受"的现象学描述构成了舍勒人格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面向。  相似文献   
6.
伦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伦理学的最根本问题:“人应该如何生活”;伦理学的引导性问题:“什么是好(善)”;伦理学的建基问题:伦理学究竟建基在理性或者感受/情感之上——的展现,为人们谈论伦理的事情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论题域.只有在此基础上,人们才有可能进一步朝向伦理的实事本身,一门真正“科学的伦理学”的入口也才有可能藉此而被打开.  相似文献   
7.
8.
舍勒的羞感现象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舍勒的羞感现象学研究在其整个情感现象学研究中占有一个独特的位置。羞感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意向性特征的个体的自身保护感受,它具有身体之羞与灵魂之羞这两种形式。作为一种意识行为,羞感不可能起源于后天的教育,而是人类经验结构中的本质要素。从身体羞感和灵魂羞感出发都可以生发出现象学的、先天的羞感伦理学,其先天性归根到底都源自于在羞感的本质现象学描述分析中被给予的身体羞感与灵魂羞感本身的先天性。  相似文献   
9.
奠基问题在现象学运动诸成员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文主要讨论舍勒思想中爱与同情感之间的奠基关系。舍勒是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讨论这一问题的 :从先天价值秩序出发 ,他认为同情感一定要以爱为基础 ;而从道德实践的可操作性层面讲 ,爱必须要奠基在同情感上。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