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义烈  朱力 《学术探索》2012,(1):105-108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把和谐信访文化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目标,是我国关于文化建设科学理论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新时期的着力点。和谐信访文化具有和谐、人本、公正、法治等基本理念,这是和谐信访文化建设的合理内核。和谐信访文化建设应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环境层面"四位一体"进行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2.
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本质上是其商业模式创造并获取价值的内部分享过程,员工对企业商业模式的价值分享主要体现在薪酬管理与分配之中。企业薪酬管理环节要素是如何影响员工的组织公平感,从而影响组织行为,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动力,至今缺乏令人信服的理论阐述和中国证据。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从薪酬管理理论、组织公平理论和商业模式理论视角,考察了CA机电液压公司薪酬管理环节要素对员工组织公平感的影响问题,诠释其管理意涵。研究结果表明,薪酬管理环节对员工组织公平感有显著影响,但薪酬管理环节各构成因素对员工公平感不同维度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本研究为研判企业商业模式价值的内部分享公平性,如何影响其核心动力并传导至价值创造与实现效能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初步的证据和理论开掘基础。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复杂环境,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政府、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都对这一问题十分关注,学术界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研究产生了诸多出色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如何从社会治理机制与对策的角度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还缺乏系统的解答.陈如研究员在对南京市432名未成年人、443名家长、99名在押未成年人罪犯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运用社会治理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写成著作《未成年人犯罪与社会治理》,"以寻求理论与实证的双重解读,探求解决之道."①该书已于2013年1月正式出版.该项成果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文主要从理论、方法与政策三个方面来谈一下对此书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经历了20年的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改革涉及到了原有旧体制中的所有的弊端,新旧体制、新旧机制、新旧观念发生了全面摩擦、碰撞,社会矛盾增多,社会问题增长。在急剧的社会变迁中出现了下述社会问题:社会失调,这类社会问题是社会结构变迁直接引发的,它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艺术中存在一种“无为”艺术哲学观,根源于老庄的“无为哲学”,自唐宋以来逐渐突显。它与“有为”不同,是一种非自我意识、非执于法、非功利性的观念,指向一种无法被人的智识所穿透、出自本然的自发性创作方式。张涟“高坐与客谈笑,但呼役夫,某树下某石置某处”的园林置石艺术创作状态正是对这一观念最为生动的诠释。以此状态为媒介,我们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这种“无为”艺术哲学观:首先,它是一种“变识为知”的认知观,强调对无身理智的打破,凸显“智的直觉”;其次,它是一种“遗技合道”的技法观,区别于“技中见道”,其所突出的既不是罔顾法度,也不是心为法执,而是法随心转的状态;第三,它是一种“法天贵真”的性情观,标举独立自由、纵恣不傥的艺术人格,将古典园林置石艺术引向对生命本真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无为”艺术哲学观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置石艺术中追求不似之似、不假斧凿、不求名石等新风尚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失范范畴的理论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国学者对失范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马里.居友把失范理解为一种有创造力的新生事物,强调了失范的正功能;涂尔干认为失范已成为任何解组形式或者是缺乏凝聚力的表现。美国学者默顿认为失范是指文化目标与制度性手段的不平衡,并阐述了个人适应模式;索罗尔关心的是个体层面上的失范,通过五种失范的维度构建起失范量表。失范是一个动态的、多义的理论范畴,西方学者对失范范畴的讨论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解性的概念到可测量的指标的过程。社会失范概念的内涵分可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失范是社会规范、制度体系的稳定性与社会秩序问题,主要指社会规范系统的瓦解状态,即社会解组;微观层面的失范主要指社会团体或社会成员的失范行为,它与越轨行为是同义语。前者是失范行为产生的宏观社会背景条件;后者是规范对象与执行者的失范,是一个社会产生解组的外在表现。宏观层面的规范解组与微观层面的行为越轨是理解失范范畴的两个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7.
当前城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应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向间接管理为主 ,从组织微观经济活动转向组织中观经济管理 ,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为主转向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同时结合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工作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工作模式走势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主要由政府和社会团体承担。王思斌教授将其概括为:“是由政府负责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政府负责是指:“第一,几乎所有福利性、服务性、公益性的活动都是由政府负责和推行的。第二,几乎所有社会资源都由政府提供”。所谓非专业化:“第一,以往实际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门专门的职业;第二,从事实际社会工作的人大多没有受过社会工作所要求的较系统的专门训练。”这一模式持续40余年,但近几年来,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关系网亚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系网作为一种亚文化存在于我国现实社会,这是谁也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对其特征、生长条件、建立程序以及负面功能加以深入分析并提出抑制它的对策,这是本文的一种努力。一、关系网的特征与类型笔者认为,关系网是个人或团体为了谋取利益而违背社会规范的一种互惠的非正式组织关系的总和,也即是初级群体中正常的  相似文献   
10.
"和谐"应成为社会转型期的核心价值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否具有凝聚力是政权合法性、稳定性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协调发展需要社会整合机制,而协调发展的整合机制需要和谐价值观念的指导。只有在“和为贵”、“谐为金”的和谐价值观念下,才能发展出一套良好的社会互动机制,才能建构一种有序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