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彬晖  艾初玲 《阅江学刊》2011,3(4):121-126
古代朝鲜重视学习汉语,至今留存有《老乞大》、《朴通事》、《训世评话》等专为朝鲜人编写的汉语教材,其中部分内容是对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作品的改编、仿制或直接袭用。古代朝鲜的汉语教科书与元明时期中国小说戏曲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紧密的关联,是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域外传播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魏源留给世人大量的山水诗歌,其中许多都附有序文,或记地理沿革,或模山范水,或写景记游,但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本文即以魏源的山水诗序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认为魏源的山水诗序既是其山水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展现出诗人嗜奇好游的个性,同时还具有客观理性的色彩,并且行文简洁流畅,富有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清代思想家魏源的诗文创作早已为世人所肯定,特别是他的山水诗歌更受到研究者的注目。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魏源所处的特定时代、他本人的特殊个性以及对山水诗的贡献等几个方面,从他的山水诗歌创作入手进行再次的探讨,力求更真切地了解魏源与他的山水诗歌。  相似文献   
4.
陆机拟古亦步亦趋,却并不能以假乱真。概因其本意不在模拟,而在借《十九首》特殊的抒情特性抒怀,所以拟作虽延习了原诗的主题、题材、结构、本事,却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上自成一路;而禁不住地情溢其外,则更是冲淡了原诗的味道。这一现象与两者各自所赖以产生的社会政治环境、文人心理、审美意识、文学观念等主客观因素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学评估的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对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评估手段的局限性 ,文章提出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教学测评 ,并结合算例进行分析 ,表明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是一种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6.
魏源的山水诗当中多写山谷的现象,客观原因是山谷这一地质形态汇聚了山与水两大因素,能同时满足魏源喜山好水的个性;而诗人笔下的山谷形象又是诗人情志理念的寄托,符合他身处的境地,是他积极探索精神的外化。  相似文献   
7.
古代朝鲜的《老乞大》、《朴通事》、《训世评话》等是专为朝鲜人编写的汉语教材,其中融入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内容,是其在古代朝鲜广泛流传的“前阶段”。这种传播方式以汉语教材为媒介、以汉语教学为手段,有着互动性特征和在一定范围内被强制执行的特点,并受到朝鲜官方的鼓励和保护。同时,在表现形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亦与中国古代小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中开设文学类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但如何提升文学类课程的价值,促使此类课程有益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也有益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则是任课教师必须思索的。作者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认为首先理清审美教育与文学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文学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特点,以此为突破口,在文学课堂的教学中,从文学鉴赏、文学知识和文学创作三个方面入手,是展示文学课程魅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吴伟业的叙事诗歌是继盛、中唐杜甫、白居易之后叙事诗的又一个高潮 ,他学习白居易诗歌反映现实生活 ,描写明清之际的时代画卷 ,同时又能够熔铸出新。内容上不但写“实事”而且写“史事” ,艺术上他不同于白居易的求俗而追求典雅 ,将抒情发展到极至 ,使其作品不脱文人诗歌的典雅蕴籍而风华自具 ,堪称明清之际一大家  相似文献   
10.
《诗经》域外流传十分广泛,在日本影响尤大.对于身在域外的《诗经》,其身份是汉籍、是儒家经典,这毋庸置疑.但考察日本江户时代的《诗经》,我们发现它在唐通事和藩校教育中,都曾被当作教科书使用,在语学、儒学及文学等方面成为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范本.《诗经》所涉内容与中国、中国文化的多方面相关联,因此,《诗经》拥有着"中国教科书"的身份.在"教科书"视角下考察以《诗经》为代表的域外经典汉籍,更有助于我们思考并清晰地认识中华文化流播海外并参与构建异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