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安事变爆发后的西北局势,显示了张、杨、共之间不同寻常的关系,引起了蒋介石的痛恨,也就注定了它的解体命运。蒋介石认为,三位一体的继续存在,将严重打乱了国民政府在西北的统治体系,因此,瓦解分化三位一体就成了国民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西安事变后的和平大局和逐渐形成的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也使三位一体的解体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到达西北,一方面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西北边疆问题和吏治问题;另一方面则促使国民政府与西北回族军阀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加强了回族军阀对宁青两省的统治,同时也使国民政府在西北的统治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后“开发西北”思潮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前,国内兴起的"开发西北"、"研究西北"的思潮与九一八后的民族危机有密切联系。"开发西北"在当时被看成是"救亡图存"的途径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性经济开发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中国的抗战前途问题。  相似文献   
4.
30年代国民政府的西北战略意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 世纪30 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西北的边疆危机,国民政府形成了西北是长期抵抗日本的后方根据地和苏俄为潜在敌人的西北战略意识。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国民政府对西北的重视虽是权宜之计,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却推进了西北的经济开发;另一方面尽管以苏俄为潜在的敌人,但外交上又取谨慎灵活原则,既达到了联苏抗日的目的,又阻止了中共对国际路线的打通,最终在抗日战争期间还解决了耿耿于怀的新疆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5.
抗战前国民党对西北民族发源地的关注,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目的和作用。第一,明确指出西北是中华民族的发 源地,以此维护民族的自尊;第二,鼓励国人从西北辉煌的历史中恢复起民族的自信;第三,以祭奠黄帝陵来增强民族 的凝聚力,达到团结各民族各阶级共御外侮的目的;第四,指出开发西北是激发西北民众精神力量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中期,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深入西北,写下了系列新闻报导,除了当时一些重大事件外,他还为我们展现了30年代西北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主张依孙中山五族共和、民族平等的原则来解决这些矛盾,他认为封建时代狭义之民族政策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日本人的阴谋———即试图在西北民族地区制造一个断绝中国战时陆上获取外援的封锁带,使中国西北民族问题显现出了新的动向,因而其战略意义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开发西北思想是20世纪最伟大的设想之一。它的意义和价值不断地被发现并被赋予时代色彩。20世纪30年代,当民族危机加剧时,孙中山开发西北思想中的国防战略意义被朝野上下共同关注。它不仅对当时兴起的开发西北思潮产生了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国民政府形成开发西北战略的理论依据之一。在21世纪的今天,当中共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人们发现它仍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