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社会自秦汉以下,基本上是土农工商与兵(军人社群)分立的二元社会结构,土为“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兵则连末也够不上,军人社群在正常情况下大都处于传统社会结构的边缘位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革,特别是近代军人社群的崛起和传统士人的边缘化,导致“土”与“兵”的角色的错动。近代军人进踞社会主干并扮演社会领导角色,通过兵与土农工商的社会契合,逐步形成了土农工商兵“五位一体”的社会新程序。这种深刻的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笔者就以晚清时期“兵”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顷读庾裕良同志《论中法战争的性质和失败原因》(载《学术论坛》1982年4期)。庾同志对近年来越南一些御用史学家秉承黎笋集团意旨,歪曲历史,以适应其反华需要的批驳,对越南阮氏王朝昏庸卖国、投降附敌的揭露,我是完全同意的。庾同志对清政府在战争中的态度的分析,我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揣冒昧,谨陈陋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积极推行殖民政策。在远东,它不仅要把越南变成“保护国”,而且要打开中国西南的大门,建立一个法殖民帝国。为达此目的,法国远征军1883年夏开始在越南大举进攻。大敌当前,中越两国人民共同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是,两国的封建王朝却不顾民族利益,在侵略者的压力下妥协投降。腐朽的越南阮氏王朝首先放弃主权,清王朝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也随时寻求机会与侵略者妥协。  相似文献   
3.
提起19世纪后半期的中国,人们普遍认为那时的中国是个弱国,因为当时的满清政府常吃败仗,并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实,这种判断标准并不太精确。弱国不一定都打败仗,而强国也不一定都打胜仗。当时中国的国力如何呢?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国外三种主要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到一些有益启示,对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管理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化阐释的演变 ,是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标识、改造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 ,则是推动文化阐释演变的切入点。严复运用先秦文体所独创的一套话语系统 ,不仅有助于涵化中西文明 ,而且为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开辟了路径。严氏译著形式复古实质开新的文化阐释 ,源于传统文化的深沉积淀和异质文化的强势冲击、旨在应对转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 ,实现文化载体的复归与超越 ,既昭示社会文化的变革、亦折射出思想启蒙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有清一代,以咸同之际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湘淮军崛起影响尤著,在急剧的社会动荡和变革中,儒生士子走出皇权军事庇护的故道,纷纷厕身军伍,形成了一时的士绅“武化”社会现象.士绅染指军事与士之失位,导致士为四民之首的传统社会秩序和社会主导价值发生重大变化,其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探讨这一历史现象,对于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人是美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少数族裔之一 ,但它对美国政治的影响远不如犹太人。文章通过对华人和犹太人的比较 ,说明华人在基本条件上、对政治的关心上、政见的统一上都有着种种弱点。再加上中美两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华人不得不受美国政治环境的限制 ,难以对美国对华政策施加积极有效的影响。相反 ,一些华人却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但历史和现实都说明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对华人有利 ,否则黄皮肤容易受到歧视。因此 ,随着华人对政治权力意识的增长 ,他们势必会成为维护中美关系的一支力量。  相似文献   
8.
军事权威主义与辛亥以后的秩序重建□熊志勇1911年清王朝的崩溃,结束了历时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秩序,从社会政治学的观点看问题,辛亥年间所发生的这场革命,不只是打倒了一个清朝皇帝,也“不只是传统朝代循环中一个段落的终结,而是与伟大而古老的过去一次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英文GeneralAgreement on Tariffs andTrade,缩写GATT,是一项多边国际条约,也是管理国际贸易的唯一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面临复兴与发展的双重任务,而大多数国家继续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