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了三次大的财政改革:一是分税制改革,二是以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为主要目标的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三是财政管理改革。这些改革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财政工作实践的重大突破。 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改革迈出的第一步,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财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是在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条件下提出来的,对於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由於我国西部幅员辽阔,基础较差,尤其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等新形势下,西部开发的难点与问题较多。从世界各国欠发达地区开发的经验看,我国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财税政策支持西部开发。西部开发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体讲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增加。这可说是…  相似文献   
3.
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圆满成果后,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但在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在贫困动态变化过程中如何预防返贫、解决相对贫困等动态问题至关重要。而这一前提在于弄清贫困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如何作用贫困动态变化的机制。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三省六县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前后4个时期(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农户样本实地调研数据,构建基于贫困强度调整后的贫困发生率指标,重点将扶贫政策作为影响因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产业发展、文化教育、易地扶贫搬迁以及兜底保障对贫困动态变化均有异质性影响。其中,产业发展、兜底保障有助于降低贫困发生率;文化教育、易地扶贫搬迁在特定时期和区域可能会提高贫困发生率,前者可能受财政教育资金相对趋紧和人口流出所致,后者可能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不具备短期增收效果所致。上述分析为新时期预防返贫、处理相对贫困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政策启发。为此,我国应该继续深化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以提升农民造血能力,稳步提升以兜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供给水平,持续推进教育领域的财政体制改革,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并因地制宜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后期扶持,以更好地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体制性矛盾长期累积的产物。但是,目前的“三农”问题已经和过去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说过去的“三农”问题主要是粮食产量、农业产业的问题,那么现在的“三农”问题已从单纯的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演变成一个以收入分配、公平待遇为核心的社会经济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关乎全局的问题。为了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必须正确地认识“三农”问题,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在我国始终是一个敏感话题。人们不敢触及它,因为《预算法》规定,地方财政不许打赤字;人们回避和否定它,因为中央国债已令人头痛,地方政府再举债岂非要负债累累?由于“谈债色变”观念依旧,往往把发行地方公债视为洪水猛兽。1998年开始,中央政府为扩大内需而实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