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涉及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农村教育与文化、农村社会保障四个方面的民生工程满意度进行了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农民对民生工程满意度非常高.同时针对调查研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策执行的管理、防止政策执行的异化、开拓资金来源的渠道、建立长效运行的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永桂 《金陵瞭望》2009,(29):41-41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再好、再多的政策、制度、目标都要靠基层干部“这根针”去努力实现.因此提升基层干部的执行力才能更好地为“三个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战略与执行就好比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给予实践方向性指导.而实践可以用来检验和修正理论.  相似文献   
3.
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各地方发展旅游业的关键因素。构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评价体系,对于地方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衡量具有实际意义。文章通过构建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评价体系,针对评价因素的模糊性,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与发展,社区已成为居民生产、生活、学习、休闲和娱乐的重要场所,社区文化也成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满意度较好、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意愿比较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频率也较高,同时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情况与居民的年龄、居住年限、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改善与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目前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我国重要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国际、国家、地方三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义务与责任也进行了相应的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保护体系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更具实际意义。文章通过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为出发点,从地方政府、地方社区组织、地方居民三个方面的保护主体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保护体系的三维构架。文章认为这三者在地方保护体系中应分别扮演组织者、承担者、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对于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切实地延续其文化生命力,还需进一步挖掘其价值与功能。把社区文化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结合起来,是一条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社区文化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目连戏在开展群众性社区文化活动中所具有的文化娱乐性、文化参与性、文化寓教性和文化认同性四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受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影响,地方居民对于地方传统文化的认同普遍存在认同危机的现象,文化认同危机严重影响了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居民地方文化认同的建构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记忆场所理论视角,结合黄山市“保徽、建徽、改徽”案例分析,研究表明“保徽”传承了徽州文化记忆场所;“建徽”创造了徽州文化记忆场所;“改徽”拓展了徽州文化记忆场所。研究认为通过对地方文化记忆场所的传承、创造与拓展能够有效地唤起居民对地方文化的记忆,强化居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从而长效地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来进行数据采集,构建了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的11项数据指标,通过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了经济实力与生活水平两项因子,对该省的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