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王洪岳 《东岳论丛》2012,(11):106-113
胡风以及在他影响下形成的七月派的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不但继承了鲁迅的遗风,而且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及现代主义等各种文艺思潮和文学经典中汲取营养.胡风及其同道者以带有明显的尼采式的主观战斗精神来抵御和抗击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精神奴役.他们对文艺理论和文学艺术披肝沥胆、坚忍不拔的追求,不但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精神来深化和提升中国现实主义的批判性,而且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艺术表达方式,从而为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启蒙取向提供了极其罕见的心智和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3.
"戏仿"在当代文学写作中已经由一种创作方法转变成了一种创作原则.特别是现代派文学,更是将创作转向了对文本的戏仿.当代文学创作不单对经典小说,而且试图对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经典文本、文体或文类进行戏仿.戏仿成为了一种颇具颠覆性和创造性的审美类型甚或美学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产生于20世纪20-40年代.在其形成过程中,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家们特别阐释并发挥了它与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内在联系,诸如梁宗岱、卞之琳、穆旦等人的现代主义诗学都与基督教思想有某种程度的关系.基督教神学对"象征""暗示""隐喻"等的运用,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家大多深受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有的本人就是基督徒.他们从基督教神学中汲取营养,并结合传统诗学资源,从而建构了具有自己民族审美特色的现代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5.
文学如何表现完整的人?——以大江健三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如何表现完整的人?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其小说中,把"性的人"与"政治的人"这两个维度连结起来,从两者之间的对立和联系中把握复杂的人性,对二战后的日本社会中的一些边缘人形象作了相当深入的刻画.他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往往是一些极端化的分裂型的人格,但就在这些人物中,也有着作为个体的人的整体性的存在,以及个体性生存与社会环境的互动.通过边缘的发现去认识、构筑和表现整体,这是大江健三郎的文学创作给予我们的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中现代主义观念的出现是从晚清文学游戏观的出现开始的。这也是梁启超文学“新民说”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文学观念。它与西方康德、尼采等现代主义美学思想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在其演变发展中逐渐成为中国早期现代主义文论的话语表达,并最终体现为王国维的“无用之用”文学观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经“伤痕”、“反思”、“改革”文学,至80年代末“新写实主义”出现, 到90年代中期,“新现实主义”登上文坛,表现出现实主义写作的魅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当代文艺理论家琳达·哈琴以其独特的反讽理论迥然有别于历史上的反讽理论,也不同于同时期的后现代反讽观。她将反讽同后现代政治结合在一起,并试图改变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解构性内核,在“后现代之后”的文化语境中重建具有张力和建设性的文化理论。正是在这一点上,哈琴的反讽政治美学同元现代主义理论有了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共同迎接“后现代之后”文学理论及文化理论发展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茅盾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及其遭遇 ,与今天我们正在发展着的新潮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的接受方式既有着相似之处 ,也有着许多不同。茅盾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的理论研究、接受方式和经验教训 ,同新时期新潮文学对于现代主义的运用和借鉴具有论题的可比性。这一论题此前是被学术界所忽略了的 ,因此 ,比较两者在接受方式和社会背景、哲学观念、美学思想等方面的异同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 80年代新启蒙思潮的衰微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 ,关于启蒙的话语和理论研究也日渐式微 ,甚至启蒙、理性等术语都遭到学人们的鄙弃。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的人文学术界的犬懦主义特点 ,也可见出中国启蒙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就在学人远离的这一学术领域 ,张光芒先生多年来却孜孜以求 ,没有被学术界的“趋利避害”等不良学风所左右 ,而是执着地扎根于中国启蒙问题 ,对此进行艰苦的梳理、甄别、分析与研究。在一片“后现代”的喧嚣声中 ,光芒与其研究的对象之间几乎可以说构成了一种“如影随形”的关系。因为他自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