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罗海平  吕晞 《统计与决策》2016,(10):116-119
文章采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1980-2013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它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增长效益及构成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我国部分粮食主产省存在着粮食产量增长潜能降低、粮食主体功能地位削弱以及粮食结构“去口粮”化的严峻形势.新的增长性作物尽管产量已居主导地位,但增量结构优势不突出.粮食主产区间的结构效益、竞争力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非均衡性问题突出.粮食产能缺乏持续的稳定性,相对于粮食结构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产能的制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在新古典的经济理论分析范式中,市场是外生的.跳出市场外生性假设,探索市场本身如何产生的理论,即分析市场的内生性是研究我国转型市场经济形成的一般性规律的起点.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斯密、哈耶克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诺斯、波拉尼等在市场起源以及市场属性的把握上尽管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我们依然可以从各类学术观点中寻找到一些关于市场经济形成的共识和一般规律.从而为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特区模式空间路径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年会于2007年12月16日在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召开.来自广东省高校、党校以及科研机构的30多名<资本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分别就缅怀卓炯、汤在新等广东省经济学界前辈、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目前政治经济学教研中面临的形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在粮食生产、供需、贸易等层面仍存在较大粮食安全保障压力,其主要表现为:中国粮食生产遭遇增产瓶颈、种植成本持续上涨、水土资源约束及生态承载压力加剧等困境;粮食供需面临品种结构偏离、产销区域结构失衡等问题;粮食对外贸易中出现外粮依存度上升而国粮自给率下降、国际粮食贸易供应来源和运输路线过于集中、国际粮食贸易摩擦加剧、融入国际粮食治理体系受阻等难题。中国亟需从生产、供需和贸易三个维度构建高水平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牢牢守住耕地数量及质量红线、提高农业经营规模水平、加快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提升粮食可持续供给能力;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破解粮食产销区域失衡难题;提升外粮资源自主管控能力、参与国际粮食安全治理,降低国际粮食供给输入性风险,全方位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部六省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塌陷"严重。中部崛起战略启动后,我国确立了建成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立为重点开发的中原经济区。六大区域发展规划的陆续出台标志着我国区域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实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开发路径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
海外中国经济特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外,"经济特区"(SEZs)、"特区束"(SEZ Clusters)"类特区"(Similar-SEZs)被共同视为我国特区发展战略的研究对象.特区的意义、性质、特征、特区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式与模型、特区发展问题及世界启示等都构成了研究我国经济特区的具体领域和方向.这些研究无论是对我国特区研究、特区实践,还是分析中国体制改革与经济转型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原生市场和转型市场的特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按其形成模式可分为原生市场和转型市场.非均衡的特区模式是我国转型市场形成的重要路径.市场起源于共同体的边界和尽头,作为内地共同体的"人拟边界",特区充当了共同体与外部世界的"市场集聚地"和"交换中介".同时,特区是转型时期的"公共产品",它既为市场形成提供了实践经验,又是渐进市场化的"诱致极点".特区模式功能的实现取决于具有"改革家精神"的"改革家".因为"改革家"是中国式转型经济的独特增长要素,是"经济增长的国王".  相似文献   
8.
基于粮食安全脆弱性和生态安全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测度2000—2020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脆弱性指数,运用耦合协同度模型定量分析二者的协同演进关系,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究驱动二者耦合协同的主导因子和交互因子。研究表明: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脆弱性水平显著下降,发展状态由粮食安全滞后型转变为生态安全滞后型;二者的耦合协同度逐年上升,由濒临失调等级上升为中级协同等级,空间上呈现出由“南高北低”向“南北齐升”迈进的趋势;地均劳动力数量、地均水资源量、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酸雨率是驱动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脆弱性耦合协同的主导因子,各主导因子经交互后表现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即两因子共同作用会增强其空间分异的解释力;驱动南、北方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脆弱性耦合协同的主导因子存在异质性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9.
经济特区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贸易和资本属性理论、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和租让制理论、毛泽东"学习外国、洋为中用"思想以及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相关理论论述.经济特区的建立首先源于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安全作为中国粮食和生态“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PSR模型建立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泰尔指数对1998—2018年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结合障碍度模型对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研究表明:1998—2018年,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安全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由较不安全等级向较安全等级转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分异显著,区域发展不均衡,呈“南低北高”的空间格局;影响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农膜施用强度、城镇化水平和复种指数,2018年障碍度分别为12.1%、8.2%、13.4%、17.9%、14.4%;从长远看,生态压力准则层对农业生态安全的阻碍作用持续增强,生态状态准则层和生态响应准则层对农业生态安全的阻碍作用持续减弱。在未来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构建施肥、施药、施膜安全体系,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