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现存《周易》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包括卦画、卦名)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易经》的最古注解,共十篇,统称为《易传》(旧称《十翼》)。这两大部分的著作时间和内容的性质都不相同:《易经》是西周初期的占筮书,但六十四卦及某些爻辞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易传》是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学者借解释、论述《易经》来发挥他们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看法的言论汇编。它们的内容的性质虽然这样,但《易经》卦画的“象”和爻辞的“象”,确实是一种借物象作形象性譬喻的表现方法,《易传》中关于《易》“象”的某些论述,也确实是对这种表现方法作出的理论概括,蕴涵有  相似文献   
2.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文论虽以意象作常用术语,但并没有系统的意象理论。美国庞德等诗人,解剖中国古诗中的"意象元件",建立起诗歌意象理论。胡适将它引进本土,于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出现了"意象"之"出口转内销"的奇特现象。本文缘于此见,故从诗论研究方面,考察这奇特现象的具体情况,并阐明从中获得的对《文心雕龙》研究的三点启示:一是要抛弃习惯于将形象视为各种艺术之细胞的观念,而以意象理论作为中西诗学交流的共同话题。二是《文心雕龙》中存在一个意象理论的潜体系,有待于我们以新眼光去发掘整理与科学阐述。三是以当代诗论界中的意象热作契机,来解决"龙学"的普及与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丰富的古代文学理论遗产中,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一直吸引着许多研究者。自清以降,研究者云集,蔚为“龙学”。其中以对此书的考据,校正、注疏的成就为最丰硕。建国以来,又有众多学者运用现代文艺理论的观点与方法,广为阐释和开掘,其著述之多,虽非汗牛充栋,亦已洋洋可观。近几年来,则更有不少研究此书的新著作和新论文接踵问世,“龙学”研究确乎盛况空前。但是,无论以往还是现今的研究成果虽成就斐然,却都缺乏对此书理率内核和理论体系的总体把握;至于那些只停留在研究此书“旧诂雅义”上的论文,更是罕关此书的理论内容和理论体系的诠析,完全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因此,“龙学”研究界深切感到:对“龙学”研究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而且为了有新的突破,也正在探寻“龙学”研究应从何处突破。  相似文献   
4.
禅学,是印度佛学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同化与改造而演变成的中国化佛学。它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古代诗论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中国诗学史上,形成了一种诗禅相通的奇特现象。早在40年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就已提出,要考察这种奇特现象,要研究诗禅关系,才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诗学及中国艺术精神。然而,从50年代到70年代,诗禅关系研究一直很薄弱。近几年来,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诗禅关系研究,已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而且已发表了一些论此课题的文章;不少文化史丛书中,也有论此课题的篇章。但全面研究诗禅  相似文献   
5.
古书中每个字的意义,都有其用字的原义,不是任人雕塑的大理石。但封建社会的御用文人,如陆九渊之流,注释他们以前时代的古书,大都不顾古书用字的原义,想怎样注就怎样注,且美其名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倒也说明,他们的注释,是以我的需要为出发的主观唯心论的做法。“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大搞影射史学,制造篡党夺权舆论,也全盘承袭了“六经注我”的衣钵,鼓吹对历史和记载历史事实的古书,“可以随便给解释”,“你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在他们的影射史学中,许多攻击无产阶级革命家与美化自己的勾当,几乎都是用歪曲、篡改古书字义的做法干出来的。其手法很多,现择其一二,披露示众。一是指鹿为马,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文系师生召开了一次科学讨论会,对邵荃麟同志提出的“现实主义深化”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剖析与批判。会上首先剖析的是:邵荃麟的“现实主义深化”,是什么性质的创作方法,它与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有什么关系?发言的同志认为邵荃麟同志在“现实主义深化”理论中,提倡写“矛盾错综复杂的人物”,写“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写“阴暗心理”’这完全是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的翻版。邵荃麟同志提倡写“阴暗心理”,写“矛盾错综复杂的人物”,实际就是提倡写“精神猥琐”、“內心分裂”的人物,而这正是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贯特点、一贯手法。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包括它的一些特点的形成,有看深刻的历史根源与阶级根源。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禅学,是印度佛学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同化与改造而演变成的中国化佛学。它对中国古代诗歌和古代诗论的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中国诗学史上,形成了一种诗禅相通的奇特现象。早在40年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就已提出,要考察这种奇特现象,要研究诗禅关系,才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诗学及中国艺术精神。然而,从50年代到70年代,诗禅关系研究一直很薄弱。近几年来,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诗禅关系研究,已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而且已发表了一些论此课题的文章;不少文化史丛书中,也有论此课题的篇章。但全面研究诗禅关系而写成专书的,程亚林同志所著《诗与禅》(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还是国内大陆头一本。而我在细细读完它以后,则更感到:此书首次采取比较文化和文化思想史的  相似文献   
8.
古书中每个字的意义,都有其用字的原义,不是任人雕塑的大理石。但封建社会的御用文人,如陆九渊之流,注释他们以前时代的古书,大都不顾古书用字的原义,想怎样注就怎样注,且美其名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话倒也说明,他们的注释,是以我的需要为出发的主观唯心论的做法。“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大  相似文献   
9.
现存《周易》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包括卦画、卦名)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易经》的最古注解,共十篇,统称为《易传》(旧称《十翼》)。这两大部分的著作时间和内容的性质都不相同:《易经》是西周初期的占筮书,但六十四卦及某些爻辞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易传》是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学者借解释、论述《易经》来发挥他们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看法的言论汇编。它们的内容的性质虽然这样,但《易经》卦画的“象”和爻辞的“象”,确实是一种借物象作形象性譬喻的表现方法,《易传》中关于《易》“象”的某些论述,也确实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丰富的古代文学理论遗产中,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一直吸引着许多研究者。自清以降,研究者云集,蔚为“龙学”。其中以对此书的考据、校正、注疏的成就为最丰硕。建国以来,又有众多学者运用现代文艺理论的观点与方法,广为阐释和开掘,其著述之多,虽非汗牛充栋,亦已洋洋可观。近几年来,则更有不少研究此书的新著作和新论文接踵问世,“龙学”研究确乎盛况空前。但是,无论以往还是现今的研究成果虽成就斐然,却都缺乏对此书理论内核和理论体系的总体把握;至于那些只停留在研究此书“旧诂雅义”上的论文,更是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