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网络文化的软实力蕴含;根据网络文化的特性及其在国家软实力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阐述了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总体框架和系统构成,论证了网络文化软实力5个子系统的目标定位及相应功能;提出并论证了我国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和实现途径,以期持续有效推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由"潜在软实力"向"现实软实力"转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民生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农村,迫切需要相关科学技术的支撑。农村民生问题的解决不但需要政策的支撑,更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充分发挥科技在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解决农村存在的民生问题,从而推动农村民生工作的发展。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使广大的农民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范式的建立实质上是一种科技范式的革命。生态化科技创新已日益成为支撑 和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构成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由之路,为此,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 政府支持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4.
5.
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双向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元景  余章宝 《北方论丛》2005,1(3):132-135
马克思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实践特质内在地含有对现代性的批判向度和建设向度.马克思对支撑着现代性的理性、主体和历史终结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批判,并在共产主义这一制度安排下得到扬弃和重建.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形式上虚拟性和本质上现实性的统一。虚拟生存是现实生存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呈现。虚拟主体是现实主体的符号化身,体现出现实主体的各种欲求和行为预期。虚拟社会关系的基础仍源于现实社会,并孕育着、蕴涵着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虚拟生存是与现实社会互动的开放性的创新过程,不仅要遵守虚拟社会的各种技术与伦理规范,更要遵守现实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制度:真正的底线公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历史轨迹与现状;论述当前全面推行的农村低保制度,体现真正的底线公平和“制度关怀”;必须以底线公平为依据不断对农村低保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为此,提出三项原则,以期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其思想特质蕴含于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的统一之中。人民至上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在当代的集中呈现,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强调的坚守人民立场、弘扬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及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选择,其实现路径必须遵守唯物史观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9.
透视现代性--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独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不是停留在理性批判和理性重建的层面上探讨现代性问题,相反认为,理性原则从属、依附于利益原则.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奴役是导致"现代性悖论"的最深刻的根源.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解决现代性的根本矛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现实矛盾分析中层层展开,表现出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双重视野.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批判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0.
科技理性虽为人类改造自然、控制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理性工具,但它本身不能为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目标和价值,它离不开伦理价值的关怀。因此,必须建立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良性互动机制,在两者间形成和谐的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