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废弃物的风险报道,关注"废弃生命"或弱势群体的环境生存权益,再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代性后果。垃圾焚烧发电决策争议的报道演变,是我国复杂新闻场域中环境议题分化的过程。从"环境保护"、"健康维权"向"环境正义"新闻主题框架的转变,体现风险治理、环境参与、决策民主以及环境公平的多重媒介诉求。  相似文献   
2.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3.
风险传播的“公共新闻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平 《兰州学刊》2008,(8):178-180
在“自反性现代化”进程中,“风险社会”构成了媒体的传播语境,传播提高风险的“社会能见度”。风险传播建构了社会对风险争议的容纳力,并体现一种民主对话精神,在新闻传播层面体现为公共新闻学的取向。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对有限性、无限性诸范畴及其关系的论述是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它具体地展示了黑格尔是如何对传统哲学已有重要范畴进行辩证重构的,并为我们理解黑格尔辩证法总的内涵提供了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说明。国外不少学者对黑格尔的这方面见解很为看重,如E·科内斯认为:“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法构成了整个有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不应该过分夸大黑格尔的方法与体系的冲突,以致影响对黑格尔哲学实质方面积极意义的发掘。基于这种想法,作者从方法与体系内在相关的角度,就黑格尔逻辑学中主要框架的本体论意义和有关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内在目的论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产业政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己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并不乐观 ,一方面在其成长过程中存在许多瓶颈有待突破 ,另一方面我国现行政策也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上世纪后半期以来几十年的冷落之后,黑格尔哲学从本世纪上半叶又开始逐渐受到西方学者的重新关注.不过这一次,对精神现象学的研究占据了比对逻辑学的研究更为重要的位置.这似乎与我国国内的黑格尔研究一直偏重逻辑学的状况适成对照.其实,不重视这两部著作的内在连结,无论对哪一本书的研究都会带来缺憾,就逻辑学来说尤是如此.本文尝试从逻辑学与精神现象学的联系角度来讨论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江苏省如皋市 ,有一位受人尊敬的世纪老人。她102岁 ,穿针不用戴眼镜 ,缝得一手好香袋 ,还扎得一手好花灯。如皋城的大街小巷 ,天天有她推车叫卖自制工艺品的身影。两年前 ,德国《世界报》驻北京记者约尼·埃林寻访到此 ,惊诧之余称她为“世界上唯一一位自食其力的百岁老人”。更难能可贵的是 ,老人关心国家大事 ,有着高昂的爱国热情。1997年是她百岁大寿 ,欣逢香港回归祖国。在喜庆的日子里 ,她赶制了100只香袋 ,托村干部寄赠给香港儿童。1999年澳门回归 ,她102岁了 ,又制作102只香袋 ,托当地领导寄给澳门的小朋友 ,…  相似文献   
9.
地震不仅造成生命与财产损失.还有生理与心理的创伤.大众传媒不仅要沟通危机信息、承栽创伤记忆,还要对记者的职业创伤、受众"不在场的悲伤"与幸存者的创伤体验担当心理援助的功能.传媒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传播效果如何,与传者的心理学专业素养、媒介内容生产的心理诉求以及媒介组织行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风险传播的悖论--论"风险社会"视域下的新闻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有赖于媒体的呈现,但受制于传播机制与风险语境的信息传播本身,也可能牵动风险或危机。传播的价值悖谬与传播效果的逆转,构成风险传播的悖论。风险的“不确定性”、媒体的“风险预言”以及受众的“风险想象”凸现并强化了传播的悖论。旨在提高“社会能见度”的大众传播融入“自反性”现代化进程,传媒应提升反思性的实践自觉,既要追求对人类传播经验有更加客观、更加丰富的科学认识,又要在批判中对于传播环境有更深的洞察以拓展人类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