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顾炎武关于<春秋>经传的研究,无论是对<春秋>之义考释,还是对<春秋>三传的论证,以及对杜<注>的补正,均集中地反映了他求实征验的治学风格与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而他的<春秋>经传考证的学术方法,则开启了乾嘉考据学.他的以<春秋>经传考证为代表的经学成就,开创了清代新经学.他的治学主张、方法及成就,共同形成一代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2.
由晚清走入近代的刘师培,基于精专的经史学识,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以传统文论和西方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纯文学的观念考察了文学史,认为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留心文学史的变迁,并剖析了变迁的缘由;运用"穷源"和"竟流"的方法,探索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对中国文学史作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这些研究建构了刘师培较为系统的文学史观,也体现出区别于旧学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3.
儒家学派的人性论已为众多研究者所瞩目,然目光多偏集于孟荀。孔子对人性的论述虽远不及孟荀系统,但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对人性的论述和探究,当以孔子始。“性近”与“习远”谈及孔子的人性论,困难在于“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此处之“性”,即指人之本性。何以“不可得而闻也”?古今注家对这一疑难的解释纷纭不一,刘宝楠在其《论语正义》中引了几家比较突出的说法,兹简括如下。不可得闻,非孔子不言,乃或是孔子罕言,子贡偶然得闻而叹美,或是孔子视对象而言,因为“中人以下,不可语上”;或是孔子晚年所言,故部分弟子不得而闻。对于这些说法的是非固有待研究,但对于孔子有无人性方面的论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4月 3日至 5日 ,扬州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了“海峡两岸清代扬州学派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台湾地区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 4 5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大学戴逸教授、北京大学孙钦善教授因故未能与会 ,给会议发来贺信。戴逸教授向会议提交了论文。会议共收到论文 4 0余篇。会议期间 ,海峡两岸学人围绕清代扬州学派的学术定位、扬学名家的学术成就等问题畅谈研究心得 ,广泛交换意见 ,在许多方面拓展了对清代扬学的认识。清代扬州地区学术名家人数众多。“扬州学派”的提法由来已久 ,但是学术界也不断有人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的人性论,经历了从孔子的“性近”说,至孟子的“性善”说,再至荀子的“性恶”说的演变过程。其演变的原因,既是儒家仁学和礼学的发展的理论需要,也是缘于先秦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变化和发展。这样的演变,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扩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艺术的情感和艺术的功用,是中西古典美学中的三大主要问题。《诗学》和《毛诗序》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不同认识,表现了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性,是《诗学》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要求艺术逼真地再现出现实世界的真实,强调艺术再现现实的认识作用,贯串了求真的精神;而着重政治伦理,则是《毛诗序》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认为艺术是伦理情志的表现,强调艺术对社会伦理的感发和教化,以求善为艺术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清代乾嘉学者研治<左传>,一方面崇汉尊古,另一方面集矢杜<注>.焦循的<左传>研究,不以搜求汉儒旧说为主,也不满足于仅以名物训诂匡正杜<注>之讹,而是着力从义理的角度批判杜预,否定杜<注>的思想价值,并认为<左传>违失<春秋>之义,跳出了汉学的藩篱,在清代<左传>学中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