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霍桑短篇小说的宗教叙事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从萨勒姆巫术、圣经传说和新英格兰风物中获取叙事资源与创作题旨,围绕哥特式叙事形成充满悖论色彩的伦理辩难,以欧洲自由主义思想、清教伦理以及超验哲学等在其短篇作品中演绎出当时的基本道德现象,并蕴含着宗教的最终结论。  相似文献   
2.
霍桑的伦理道德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被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美国19世纪文学中,霍桑坚持人性皆恶这一被普遍认同的清教主张,以揭示罪恶及其罪恶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义作为小说创作的宗旨。他采取了中性的道德立场,通过叙述故事人物特定的生命感觉与所遵循的个体法则以传达出基本的道德意义,即罪恶是人们联系彼此的精神纽带与实现内在世界净化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宗教叙事伦理以宗教传说与宗教教义作为潜在的叙事资源与创作题旨,是宗教伦理形态在叙事文本中的具体描摹。霍桑借助原型叙事力图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寻找宗教伦理价值的回归,表现了作家应有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4.
霍桑与都德是19世纪同受宗教文化影响并试图为解决资本主义道德危机而寻找某种伦理可能态的异国作家.相比之下都德更倾向于以博爱与大善作为故事叙述的基本伦理支撑,参考14世纪的城邦文明对伦理的幸福内涵作出设想.霍桑则受困于清教主义关于人性恶的悲观论调,着意于善恶有报的道德反思.显恶与惩恶的主题安排同时彰显了其小说叙事应坚守的道德底线,反映了现代人们的伦理期待.  相似文献   
5.
《红字》沿用了原罪与救赎的西方传统宗教主题并由此而构成小说的总体悲剧性,即人物因内心的罪感所形成的皈依上帝而实际不可得的精神幻觉。通过丁梅斯代尔牧师这个悲剧人物的塑造与刻画,在他长达七年的赎罪过程中,体现了人物命运、信仰及其情感等的虚幻、矛盾与孤独,表现出一种生命境界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