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地区森林与草原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就历史时期黄河中游流域森林和草原植被从多到少乃至消失的变迁过程及原因 ,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四个阶段展示给我们。目的在于使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将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当做首要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马雪芹 《唐都学刊》2000,16(4):55-58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她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后,对传统的儒学思想进行了有效地吸收利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正名分,取得登上皇位的合法身份。其二是制礼作乐,鼓吹君权神授。其三是自制《臣轨》,宣传儒家的忠君思想,不断强化武周的皇权统治。其四是重用具有儒家思想的文武大臣,使他们成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3.
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立足现实国情,构建服务型政府模式是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这将有力地推动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调整与创新。而创新与突破正是打破改革瓶颈,构建一个善治政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内蒙古伊克昭盟之南及陕西榆林以北的毛乌素沙漠、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河东沙区是我国西部几个著名的沙漠,它们都是在千百年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其发展和形成的原因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类活动的足迹.  相似文献   
5.
古代的三峡地区,山高峡深,林木茂盛,物产多样,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开发困难,一直是贫穷落后之地。到了唐代,随着国家的统一和政局的稳定,三峡地区的政区设置不断完善,人口不断增加,农业逐渐发展,商业日益活跃,社会生活内容多样,发展情况超过唐以前的任何朝代。  相似文献   
6.
汉武帚“罢黜国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活想,在学术界问宋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赛制主义政策,它结束了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当时学术界趋于冷清,出现“一花独开,百花凋零”的局面,由此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分点的学术窒息、思想消沉的状况。并实,这种说法是不够全面的。故本人不揣钱陋,撰文对此问题作一论述,以就教于方家。首先,汉武帝提出”罢黜国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只是说不为儒家之外的真他学派设在赛门傅立宫,并非要禁止选子国家在思想学说在社会上的流传,这点从《议书二兰文志》的开宗明文篇中即可喜…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潘季驯的评价,一般多着眼于其在治理黄河上的卓著成就,而对其它方面则涉及甚少。实际上潘季驯除治河之外,还担任过许多其他官职,均是政绩卓著,其为政思想颇值称道。本文从民本思想、重视官员的培养和官吏队伍的建设、改革精神、勇于坚持正义等四个方面对潘季驯的为政思想进行了归纳和论述,旨在说明,潘季驯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治水专家,同时也是一位清正廉洁、体恤百姓、善于为政、勇于改革、敢于坚持正义的官员,是封建社会官员队伍中的优秀分子。  相似文献   
8.
明清黄河水患与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明清时期黄河水患 的发生情况、原因、后果、对未来黄河形势的展 望进行论述分析,认为明清时期黄河水患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其时黄河中游流域黄土高原地区 的森林草原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中游支流挟带泥沙骤然增多所致 。而水患严重又使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章对近几年来黄河断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改 变这种现状,黄河的重新改道或是在地球上消失都将不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漕运、农田水利、城市供水等三个方面对隋唐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论述 ,旨在重现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丰富的水资源状况 ,唤起人们恢复黄河流域良好生态环境的热望。隋唐两代均建都关中 ,都是利用黄河将江淮地区的粮米运到京师 ,保证了关中的粮食供应 ,稳定了隋唐王朝的政治统治。隋唐两代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也兴盛一时 ,除历史悠久的郑国渠、成国渠仍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益外 ,各地农田水利事业也蓬勃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此外 ,城市供水也是水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隋唐两京长安、洛阳的供水系统都已形成 ,其他中小城市也充分利用了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 ,为解决城市用水提供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