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语义特征的角度考察与[-终わる]、[-切る]共现的前项动词的性质以及所构成的体的特点。考察结果显示,[-终わる]和[-切る]均构成不完整体中的终结体。[-终わる]所构成的体仅表示行为终结;[-切る]所构成的体,有行为终结、变化终结以及程度极限三种解释,其中程度极限是其主要用法。[-终わる]和[-切る]所构成的体的差异来自二者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2.
<正>“西马非马”和“西马即马”的争论尚无定论。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带有毛边的概念。依我看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欠具马克思主义之实体,却具马克思主义之“性状”和“情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各地方宗族热衷演剧,纷纷在宗祠内或宗祠旁建立戏台,形成“有宗必有祠,有祠必有台”之势。当时的宗族喜欢用演剧来表达他们对祖先的追思、对神灵的敬畏、对喜事的欢庆。与瓦舍勾栏、会馆戏园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戏剧活动相比,宗族演剧活动更多的用于祭祀神灵与宗法教化,具有神灵祭祀性、封建宗法性、劝世教化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自我研究经历了一个很长而又不稳定的历史,可以说,至少有整整一代人试图说明人的整合性、组织性而不借助自我概念。在保留自我概念,防止它在狂热的实证主义运动中泯灭方面,弗洛伊德即使是无意的,也是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只不过对这个术语是经过处理的。因此,当自我重新成为当代研究的一个热门时,众多西方学者确实是深有体会地发出“自我  相似文献   
5.
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戏剧,是中国话剧史上学习外国戏剧的第一次尝试。本文围绕“外国剧本的翻译搬演”、“外来形式的吸纳扬弃”及“话剧的民族化”等三方面的问题,对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戏剧的历史经验作了尽可能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客观公允的评价。在当今整个世界文化大合流、大融汇的格局中,中国戏剧与外国戏剧的碰撞、交流也将越来越激烈、越频繁、越密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话剧史上第一次学习外国戏剧的经验和教训,就尤其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1996年是郁达夫诞生100周年,在这百年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倍加怀念这位为中国新文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作家、诗人兼爱国主义战士。可是,历史也曾经给过他不够公正的待遇,这在半个多世纪的郁达夫研究历史中反映得最为清晰具体。下面试把郁达夫研究的历史发展分成三个阶段,逐段评述。  相似文献   
7.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在自我意识的栏目下,汇集起形形色色的学说,它们对于弘扬人的主体性特征,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当这些学说将自我意识推到无以复加的绝对高度上时,也就达致片面的和不客观的地步。它们共同的不足之处,是对现实的,具体的自我意识缺乏了解,仅仅停留在理论自我意识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国内金融体系进行现状分析阐述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继而点明构建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时应该遵守的重要原则,最后从预警指标体系、预警指标界限值、预警指标赋权、预警信号系统等四个方面探讨构建国内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相似文献   
9.
学校戏剧教育是学校范围内以教学育人为宗旨的戏剧教育实践活动,它将戏剧因素有效融入教育过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在学科化、日常化、规范化三个维度上积极实践.学科化是指把戏剧作为正式科目来教学,通过常规的课程设置进行戏剧教育;日常化是指把学校戏剧教育向日常生活延伸,通过校园戏剧活动等使之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规范化是指对戏剧教育进行整体性规划,如明确教育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编制课程规范,整合其他课程资源为戏剧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的“变态艺术人格”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关于郁达夫其人的研究,有人以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为依据,提出了"自我分裂人格"说和"病态人格"说:他们把郁达夫当作精神病患者,将弗氏针对精神病人的研究方法,套用在对"艺术家"郁达夫的研究上,完全否定其作品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①,我们不敢苟同。郁达夫的人格表现确非"常态",考察艺术家的人格,既不能撇开作品光看他的生活,也不能完全以其作品为依据,以艺术形象代替创作主体的人格。李建中道:"文学家的人格,在其审美创造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行为中生成,并整体地呈现于他的文学作品。审美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