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文章从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入手 ,阐明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揭示了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必然规律。这对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语感叹句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句型之一,也是历年中、高考的重要考点。然而多数学生只知用 what 和 how 来引起一个感叹句(what 后接名词,how 后接形容词或副词),在使用时往往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可以使学生正确运用 what 和 how 来引起感叹句的方法,以供同行在进行教学时参考。一、感叹句是由陈述句变来的。要正确使用 what 和 how 来引起感叹句,首先必须了解词性即形容词和副词在句中的重要地位,做到有感而发。试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始终独立地抗击日本法西斯,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是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钳制和消耗了日本军队大量兵力,阻止和迟滞了日本的“北进”和“南进”;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与希特勒会师中东的战略计划;配合和援助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动员最广、规模最大、坚持最久、威力最强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自卫战争.这个胜利的取得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全国各界人民和海外侨胞、国际友邦也为此作出了贡献.除  相似文献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保证合作的长期性,真实性和稳定性,提出了建立多党合作民主政体的设想,在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拒绝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阐明这一思想的合理性,并运用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之中,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从实际上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6.
英语感叹句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句型之一,也是历年中、高考的重要考点.然而多数学生只知用what和how来引起一个感叹句(what后接名词,how后接形容词或副词),在使用时往往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可以使学生正确运用what和how来引起感叹句的方法,以供同行在进行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是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逐步放弃了实行多年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走上“对内和平统一”,“对外抗日御侮”的道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动员最广、规模最大、坚持最久、威力最强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自卫战争。这个胜利的取得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时全国各界人民和海外侨胞、国际友邦也为此作出了贡献。除此之外,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一些有见识的爱国的国民党高级军政官员,以他们的特殊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抗日战争能坚持下来并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张治中将军就是其中一位较为突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了我国东北和热、察、内蒙等省的部分地区后,又在北平附近的芦沟桥挑起了事变。事变发生之后,日本政府不但没有立即派遣大军参战,反而作出了事件“不扩大”的处理方针。7月11日,日本政府突然改变态度,决定向我华北地区大举增兵。弄清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动方针及其变化的目的和原因是什么,对于正确认识芦沟桥抗战的历史作用,不是没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中共关于建立多党合作民主政体的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保证合作的长期性、真实性和稳定性,提出了建立多党合作民主政体的设想.在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拒绝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阐明这一思想的合理性,并运用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之中,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从实际上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