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员工的心理困惑既表现为职场调适能力差、工作目标与经验不足产生冲突,也反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佳。化解新生代员工心理之困要强化心理调适,建立员工实践能力培育机制,营造组织合作共赢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2.
世事难料。中国最会赚钱的民营企业家除了要在赛场上指挥一场比赛,还必须亲自扮演一个拉拉队长的身份,为他的新产品呐喊助威。  相似文献   
3.
高军波  陈建华  丁玲 《城市》2016,(10):26-31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问的主体形式,其供给和利用事关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社会公平.笔者基于对河南省信阳市实地调研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研究转型期我国中小城市广场空间格局动态变化、利用特征及类型差异.研究表明,中小城市广场整体上具有小集聚、大分散、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等级规模呈金字塔形分布,商业和休闲广场是中小城市广场的主体类型,且呈显著圈层结构格局.中小城市的广场利用率较高.七成广场休闲者能在20分钟内抵达广场,出行距离在5公里范围内,休闲者占54%,80%休闲者的停留时间少于2小时.在广场利用特征对比上,市政广场辐射范围大,休闲者职业类型差异大,停留时间长,是年轻人偏好的休闲区;中老年人就近聚集休闲广场,职业类型集中,利用频率高,就近利用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4.
2008年6月30日,重庆巫山的一头黄牛不慎落入了江边悬崖下的一处深谷里。 黄牛被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巫山县。关心黄牛命运的人们纷纷来到悬崖上,他们看到,悬崖下不甘被困的黄牛正试图跳过岩石,但由于地势险要,一直没能成功。  相似文献   
5.
贪婪的石头     
河边有块石头,她除了有人的思维,其他的功能都不具备。她看不见五彩缤纷的世界,听不见鸟儿婉转的歌声,尝不到美味的食物,闻不到花儿的芳香,感受不到轻风吹拂的感觉,不能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跑…… 她期盼着有一天能有那些功能,即使做个哑巴,做个盲人,做个聋子,只要是做人,就幸福。她想投胎成人,来到人间。然而,她认为这些都是不可实现的幻想。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对夫妻,妻子十月怀胎,分娩时竟生下一个蛇孩。丈夫见状就要把他弄死,妻子不忍心,便说:“这也是一条生命呀,就放了他吧!” 转眼多年过去了,那蛇孩历经风雨、饱受苦难,风餐露宿、修身养性、求仙学道,已长大成人。父母和他天各一方,对这一切茫然不知。  相似文献   
7.
8.
我国中小企业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论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我国的中小企业如何面对和迎接各种机遇与挑战 ,特别是政府部门和中小企业自身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以及中小企业应采取的基本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认知结构的三个主要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又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迁移。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增强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巩固认知结构的稳定性;正确认识认知结构与学习迁移的关系,促使二者始终处于良性运作之中是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人类文明的进程来看,有什么样的文明形态就有与之相伴的消费形式。消费主义滋生蔓延与西方哲学及工业文明下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密切相关。在反思工业文明的发展中,生态伦理学迅速兴起、生态经济学大力发展、生态政治日益凸显——"生态"已然成为人类文明关注的核心问题,生态文明成为人类社会变革自身文明的视域。在生态文明视野中,一种健康可持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要求人类的消费既要体现人类的物质发展水平,又要符合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既满足人们对社会发展的高水平的质量要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可以预见的潜在危害。这种生态消费不仅成为一个国家为迎接人类美好未来的综合理想模式,也成为个体理性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意识已成为环境意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