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校公共课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教师是决定公共课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研究以教师教学反思为研究对象,以教学学术为研究视角,对公共课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反思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主要存在学术研究意识薄弱、学术方法欠缺、学术情感淡薄、反思成果封闭化等问题。研究以教学学术理论为分析依据,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尝试提出改善公共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唤醒基于学术研究的教学反思意识;开展基于校本研究的教学反思行动;开展以学术团体为载体的教学反思研究;搭建教学反思研究成果公开评议、交流平台。以上策略可以化解"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冲突,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让教学不再是一种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而是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主义和一元性等弊端日益凸现,强调多元理解并致力于实践问题的解决,是后现代主义的追求.教学研究范式的后现代转换,推动着从教学研究一元到多元的转换,这一转换使研究者由外在走向内在,由裁定走向参与,由宣示走向对话,行动研究成为普遍采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儒道传统文化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独特的理解,认为人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物,在不断追求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完善自我。生命与教育有着深刻的联系,教育就是要唤醒生命的价值和激发生命的活力。立足于儒道传统文化对生命的理解,有助于构建生命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4.
黄显华教授是两岸三地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元老,他满怀激情投入教育,在做中小学教师期间即开始反思与实践.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20年问一直醉心于课程与教学研究,在其中体悟到"爱"、"知"、"思"、"进"之道,走出了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拓荒之路、方法之路,并在"道"与"路"之间寻求不断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者库恩和莫顿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范式概念,综合两人的见解,可以形成一个对现有社会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论框架.经过范式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有教学论的主流已经形成了一种"泛论述的组合范式",它在为教学论发展提供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局限,需要研究者通过多元视角、概念澄清和实证研究等策略进行超越,以促进教学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于泽元 《南都学坛》2014,(2):113-118
教师教育智慧是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自我的教育"的生起和坚持以及对教育现场直觉性的整体感知。强大清晰自我是教师教育智慧生发的基础,然而受到自我迷失和分裂的阻碍,必须通过自我统整,消解教师内在世界中"我想要"和"你应该"之间的矛盾,将教师的内在能量从冲突解放出来,从而能够有动力、有能力、有信心在爱和善的基础上坚持自我的教育,实现对教育现场的本质直观和灵活反应。  相似文献   
7.
文化一个人视角下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课程变革的研究由结构一功能视角转向文化一个人视角.在文化一个人视角下,教师对课程变革的适应性由四个重要因素构成:思想上的认同、能力上的胜任、情感上的关注以及文化上的融合.这四个要素彼此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架构,为我们研究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8.
教师共同体(teacher community)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师学习及发展方式,经历了萌芽、发展、繁荣乃至泛化的趋势。教师共同体的泛化导致了一系列危机,诸如共同体概念模糊、结构不完整、功能衰退、意义丧失等。通过对教师共同体内涵及特征在共性和个性、自由化和集体化两个维度上的深入分析与反思,打破了对教师共同体浪漫化、理想化的理解,为此要重建教师共同体的理论及重塑实践品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