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舜徽对晚清石门学者阎镇珩的推崇与表彰,颇具有湘学传承的特殊意义。文章通过对《壮议轩日记》的文本解读,力图梳理这一层学术师承关系,从而彰显张舜徽先生早年苦心孤诣,以编辑《北岳全书》为己任的湖湘情怀。  相似文献   
2.
傅宏星 《云梦学刊》2012,33(3):36-38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号潜庐,江苏无锡人。钱基博不仅以集部之学见称于世,而且湛深兵学,成果丰硕,自谓:“余少喜论兵,五经四子书毕,能烂诵孙武书十三篇,而贯串诸史,出以己所独见。又读陈亮《酌古论》而善之,每学所为,下笔罐罐不能以自休,于山川形势险要,古今用兵战守攻取成败得失之迹,皆有折衷。”尤其是“芦沟桥事变”以后,钱基博避寇来湘,任教于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即今湖南师范大学前身,以下简称国师),乃重拾少时所好,经世致用,由谈兵而知兵,曾与李默庵、王耀武、丁锦、戴安澜、韩浚等国民党高级将领交往频繁,分析战情,制订战术,多所建言。  相似文献   
3.
钱穆先生是现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国学大师之一。他晚年定居台湾,在记忆衰退,又无大量文献可供稽考的情况下,耄耋之年写作回忆录——《师友杂忆》,因此记述难免出现偏差。但瑕不掩瑜,此书仍旧是一部20世纪中国学术发展史的实录,有着它书所无法替代的研究价值。文章主要利用1921年7月印行的《松江朱怀天先生遗稿》与《师友杂忆》比较参证,逐次辨析朱怀天生平事迹,去伪存真,增补缺失,力图完整展现钱穆与朱怀天交往的全过程。[1]  相似文献   
4.
储安平在抗战期间曾任教于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前后时间长达4年半之久。对于他的这段经历,学界所知甚少,细节就更无从谈起了。根据新发现的四封廖世承院长给储安平的电文和1945年4、5月间储安平与校方往还的两封书信.可将储安平任教国师的时间圈定在1940年11月至1945年4月之间,而他出任桂林《力报》主笔则在1944年寒假。  相似文献   
5.
钱穆先生早年曾有一段在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师的经历。有学者业已质疑钱先生晚年撰写的《师友杂忆》一书中,关于这段时期的回忆,存在一些不尽准确的地方。通过对钱穆的回忆录、著作及大量相关资料的梳理考辨,指出该书第七章中至少还有八处表述不清或者根本错误的文字。  相似文献   
6.
钱基博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国学大师.他在1924年为中学生编选的《国学必读》一书,纲举目张,选文精审,在考虑到当时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现实需要的同时,也兼顾了各个朝代的文章,成为当时影响较大、流传甚广的国学普及读物之一.钱基博特别强调文学可以“通国学之邮”,故单独拈出《文学通论》作为上册.下册《国故概论》分别按通论、经学、小学、史学、子学来进行辑录,体现了钱基博的“国学分类”思想.《国学必读》对今日之“国学热”或不失为一种反思和参照  相似文献   
7.
自晚清"国学"一词风行以来,给其所下的定义,为数不少,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更是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在这些理论当中,钱基博先生的国学思想可谓独树一帜。他认为"国学"即"国性之自觉",我们学习国学的目的,乃在于"发国性之自觉,而纳人生于正轨"。不仅涵有"精神国防"之意味,而且充满了人生哲学的"正能量"。基于这一认识,分析钱先生一生的国学活动及其言论,可从五个方面总结其国学观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