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总是对立统一的,两者在对立中进步,在统一中发展.但历史证明社会与国家之间也屡屡出现过不能良性发展的时期,致使国家遭遇挫折,社会蒙受灾难.现代政治文明不排斥社会与国家的对立,但更崇尚两者进行良性的和平对话.这种良性对话需要一个平台,需要一种制度,在我们中国这个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制度,这项制度为社会与国家的理性对话、良性对话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有利于政治文明的养成.但这一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刘宝璋 《东岳论丛》2019,40(11):77-85
民国国史馆筹备委员会和"国史馆"的成立,引发了学界关于修撰民国史的讨论。这场学术争论自1940年筹委会成立持续至1947年"国史馆"成立,分别以筹委会和"国史馆"的成立为契机,形成了两个高潮。馆内、馆外诸多学者参与其中,也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关注。其中朱希祖、但焘、金毓黻、郑鹤声等史学名家的观点很具代表性。经过深入探索和广泛争鸣,"国史馆"最终兼采我国传统史体和西方史体,按纪、传、表、志确定民国史体例,并积极付诸实践。民国史体例之争,深受当时史学发展的影响,是我国史学自传统而现代的一个缩影,丰富了史学发展的内容,推动了当时民国史编纂工作的开展,对今天我们思考"国史修撰",也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