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1.
十七大报告是当代管理理念在治国治党上的光辉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揭示了管理的理想目标——人与社会的共同进步、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各环节的协调和平衡始终贯穿于十七大报告,实质是对管理本质和精髓深入准确的把握;报告中还多次提到自我管理和参与式管理、以人为本和文化建设,不仅标志着政府管理模式的重大转变,同时也标志着政府管理向着最优境界迈进。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一些城市至少进行过五起大型、公开的人力资源拍卖活动,包括:1998年11月12日沈阳市人才市场举办的高级人才拍卖专场会;福州晚报1998年12月23日报道的四川省经营管理人才中心举办的人才拍卖;2003年3月8Et西安欧亚学院对优秀应届毕业生进行的现场“拍卖”;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华民族正在崛起于世界.通过对大国崛起自身逻辑分析,说明中国崛起的必然性.同时针对中国崛起的可持续性问题进行探讨,阐明中国崛起的持续性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经济结构、社会和谐、国防、外交环境、国民素质和心态等,这些挑战威胁到崛起的持续,甚至可能导致衰退,而崛起后的衰退是难以承受的.居安思危,思考中国崛起的持续性问题,会让中国的崛起之路走得更好更稳更远.  相似文献   
4.
5.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非行政化的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及其弊端已昭然若揭,推行非行政化改革是我国高校体制改革的唯一选择.改革的核心就是建立非行政化的多元治理机制以及非行政化的权力体制与决策体制等内部管理体制.其中,非行政化的高校治理机制是前提,非行政化的内部管理体制是中心.  相似文献   
6.
从高校行政化的实质及其动力与循环过程来看,结合其在现实中的种种弊端,我国高校非行政化改革势在必行。高校非行政化改革需要高校外部与内部利益相关主体的共同参与。不同的改革主体以不同的制度变迁方式规定和实施着大学制度,并深刻地影响着大学治理结构的建立及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多边公共平台战略蕴含的公共性、开放性、共治性、共享性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理念高度契合。基于多边公共平台战略视角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创新合作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供策略指引。其具体的实现路径为:加快合作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标准对接,促使多边公共平台公共服务供给变得更“平”;设计明确、透明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以降低平台多元主体准入和互动合作的成本;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供给风险分担机制,以降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成本;引导合作区持续发挥生态圈的网络效应,以合作区平台为支点撬动多元主体开展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区域治理,实现合作区的自我赋能。  相似文献   
8.
刘家明 《创新时代》2011,(11):34-34
最新的麦肯锡研究表明,四年以后,中国将有7亿多人在网上观看视频内容。中国领先的在线视频网站之一优酷网在股票市场的成功亮相,反映了很多人心中认为的行业光明的未来代表。2010年,优酷网在美国挂牌交易的第一天,其股价就上涨了2.6倍,现在,该网站每月已有超过2tL用户,与它最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土豆网,每月也有1.8亿用户。  相似文献   
9.
高校行政有其权力特性和责任使命。根据依靠法治和民主、内外部控制相结合、遵循多元综合主义路径的机制设计思想,高校行政责任实现机制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与社会等外部机制和规章制度与行政纪律、民主与竞争机制、伦理机制等内部机制。以公共行政精神为核心的服务型行政文化建设作为高校行政责任机制的整合路径,最终可以实现维护学术自治、保障学术自由、服务学术本位的核心使命,体现公正与公平、回应与柔性、廉洁与高效和服务于学术的高校行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非行政化改革,既不是一味地增加高校的自主权,也不是去行政化,而是有其科学的内涵和目标体系。据此提出的高校非行政化改革战略实施的7S构架,清晰地描绘了改革的主要切入点。从制度经济学和系统论的视角,在制度改革的形式及主体、改革顺序、改革速度、改革路径与突破口等方面,探讨了高校非行政化改革的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