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基督教传入黔东南黑苗社会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勇 《东岳论丛》2011,32(5):88-91
基督教近代传入黔东南黑苗社会,究其原因,无论是基督教传教策略的转变,还是危机四伏的黑苗社会部分苗民主动或是被动地接纳,其实质都是基于功利与现实需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处于怎样的位置,算不算是现实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及起着什么作用,这是在过去讨论中西文化及其关系时经常忽视的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文化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人类优秀文化的代表,在中国得以传播和被接受的原因,并由此提出对以上问题的基本看法。一、中国文化为什么能够接纳马克思主义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综合运动的结果。在此,我们侧重从文化角度来寻找引起这一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的划分一般有两种,一是按功能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群众等组织;二是按组织运行方式划分为党政权力组织(包括乡镇党委、政府及村党支部)、村民自治组织(包括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大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其他社团组织及农民自发组织等。前一种划分比较笼统,后一种划分目前普遍认为比较合理和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农村突发性群体事件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单向度思维,导致各类问题和矛盾负面影响放大,突发性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并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分析总结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农村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类型,提出有较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公共治理部门践行“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急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问题研究——以贵阳市为个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残疾人社会救助是目前解决我国城市残疾人问题的最直接的办法.但在实施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过程中存在着救助水平低、标准不统一、救助政策和执行机构以及残疾人自身素质局限性等问题,由此引发了一些新矛盾和负面影响.因此,建立社区残疾人自治组织和经常性社会捐助渠道、健全社会救助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有利于完善我国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并使之发挥"社会稳定器"和"社会安全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一场堪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相媲美的新乡村建设运动已经展开.从社会工作的视角看待新乡村建设运动,就是要利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特色对运动的展开贡献其积极功能,同时将新乡村建设运动作为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的专业化与本土化的试验场所.社会工作介入新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新乡村建设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现路径之一.当前社会工作与新乡村建设的融合,是对社会工作理念与乡建思想的一种延续,同时也启示着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的建立及新乡村建设运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庄勇 《老年世界》2010,(18):16-17
徐震威老人膝下有一儿一女,都已各自成家。徐震威的老伴去世多年,老宅子就只有他一个人居住。2004年,因为老宅子要拆迂,开发商补给了徐震威一套二居室的产权房。可就在这套新房过户的问题上,徐震威的两个孩子发生了矛盾。哥哥徐立军说,自己是长子,理应独自拥有父亲的财产,可妹妹徐丽萍却不同意。兄妹俩为此争执不下,最终房产证上只写了徐震威一个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从对国内外流浪儿童救助的典型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入手,解释我国当前流浪儿童救助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以其"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助人理念,专业的助人方法和技巧,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流浪儿童问题进行防治,为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高效的、"标本兼治"的流浪儿童救助系统的建立寻得捷径。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认为心之本体无善无恶,而能涵摄善恶,所以是至善;心之发用有善有恶,所以须为善去恶.从体用一源论出发,王阳明阐述了从体起用、从用归体的心学修养方法,并指出了人性善恶的争论在于立论的出发点不一,无对错之分,但有浅深之别.  相似文献   
10.
一 人类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关于经验世界的问题,或者说是为了使人更好地认识世界并驾驭自己周围环境的问题。这类问题最终可以通过人与世界的交流(包括调查、观测、测试、验证等方法)来获得解答,其结果便是实证科学(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大部分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等)。另一类即所谓“规范性’问题。这类问题涉及构成知识的形式系统,或者说涉及到纯粹思想元素之间的关系。它们可以按照某种定义、定理、公理和交换规则来求得答案,如数学和逻辑学就是关于这类问题的知识。这两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