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福建省是我国大陆第一个颁布并实施有关终身教育地方法规的省份。通过地方立法推动终身教育的做法,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福建省各地全民终身教育的蓬勃开展,而且福建省还逐渐摸索出一套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性和独特性的政府主导、立法保障、全民参与终身教育的模式,为大陆地区其他省份推行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多渠道、多手段并且通俗易懂地开展教育活动,寓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信息网络技术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形成高校专兼职人员共同参与培养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3.
医学院校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培养守初心、铸信念、强人文、有大爱的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为目标,立足本土教育实践,结合医学院校办学特色和课程特点,将课程体系中具有共同特征的课程进行类型化分析和界定,有针对性地推进课程思政的类型化课程改革,牢牢把握“一贯制”“引路人”、协同保障、课程体系、知行合一等五大教育理念,做好课程顶层设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与回收现状出发,探析当前贷款违约现象的成因,主张由政府牵头,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引导作用,提高银行的积极性,建立公开的个人征信系统,从而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倡导构建"三点三性三方法"的教学体系,即构建课程体系要把握"经典、前沿、实效"三特点;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课程创新性,注重课程体系的层次性和连续性;教学组织形式也应力求多样化,灵活运用问题研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究型实践教学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面对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需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三个辩证统一关系,由此探索从提升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素养、拓展网络实践教学形式、创新混合式教学设计和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四条路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失衡的根源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质上是人口、资源和资本等要素在城市和乡村两个空间系统之间互动与交融的过程。其中,除了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外,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能否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制定与实施是否科学与合理,是否体现出社会公平和公正。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垄断等原因导致市场在功能、机制和外部条件等方面存在缺陷,出现市场失灵现象,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市场失灵的典型例子是,市场虽然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但不能自动带来社会分配结构的均衡和公正。奉行等价交换、公平竞争原则的市场分配机制,由于各地区、各部门(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个人的自然禀赋、教养素质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造成其收人水平的差别,产生事实上的不平等;而竞争规律往往促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财富越来越集中的“马太效应”,导致收人在贫富之间、发达与落后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市场失灵,只有通过政府实施对收人和财富进行再分配的政策,例如,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才有可能纠正。此时,就需要政府干预经济社会活动,通过政府供应公共物品,以弥...  相似文献   
8.
当代女大学生理性婚恋观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大学生的婚恋观理性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她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女性的婚姻家庭发展趋势,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本文主要从女大学生恋爱的普遍现象和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出发,探析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心理特点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高校教育工...  相似文献   
9.
探讨当前高校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意识淡化甚至缺失的成因,主张把经济帮挟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认知、情感、意志、实践四个方面对受助学生群体进行感恩教育,使感恩意识和个人的情感、意志、知觉相互交融,进而在这种交融和行为表现中丰富、发展感恩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