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专业学位已经成为中国主要学位类型之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时间长,总结其经验和发展趋势,将为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提供重要借鉴.运用国际比较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趋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对专业学位的认知宽容度增加、结构趋于合理、规模继续扩张、认证文化更加浓烈、产教融合更加深入、设置流程更加规范等基本特征.提出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未来可持续性发展应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促进认证文化推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试点以"现代学徒制"为代表的深度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历史作为一门科学 ,就是要探讨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 ,提供经验教训以使人类更好的前行。但历史不是抽象的 ,它以各种文化形式反映出来 ,只有通过对各种文化现象加以观照并深刻揭示 ,才有可能从局部到整体把握整个文化的进程和规律。由张维青和高毅清合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史》在这方面便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全方位、高视点地统摄中国文化史料与系统性、学术性地深层阐述方式成为此书的创新追求。撰写《中国文化史》是一项大的工程 ,因为文化的涵容广远幽邃。作者在日常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 ,广泛涉猎大量史料与哲人见解 ,从而由…  相似文献   
3.
赛博空间已成为重要的行为交往空间之一,其交往行为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征,用哈贝马斯的行为交往理论来阐释这个空间的交往行为已经不太可能了。从费瑟斯通的赛博空间观点出发,探讨了行为交往的后现代特征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指出建构赛博空间的行为交往理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从爱国价值观、敬业价值观、诚信价值观、友善价值观四个维度,采用自编博士生价值观问卷,对全国35所高校博士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国博士生群体现阶段价值观现状形成了全面的了解。结果显示,总体上中国博士生价值观现状水平比较乐观,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博士生政治表达意愿不足,各年龄段爱国主义价值观水平有所差异;敬业价值观结构性矛盾突出;学术道德水平建设有待提高;友善价值观主动性不足等。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多渠道的政治表达途径激发博士生政治表达意愿,持续做好博士生爱国主义价值观的传承教育;结合博士生兴趣点制定研究计划,激发博士生内在科研动机,维持较好的科学研究敬业价值观;通过加强导师学术道德水平建设和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强化导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友善型学术团体,激发博士生友善价值观的主动性,促进跨学科交流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讨论了20世纪电影复制时代以来的艺术生产和消费的狂欢化问题.本文认为,通俗艺术的狂欢化固然从主题和情感表达层面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神圣性,但是大众艺术的兴起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变迁以及艺术史演进的变化.由此,从宗教意义上说,通俗文学固然不具有高雅艺术那样的神圣性,但是总体上说,通俗文学的神圣性还是存在的,比如仍然可以从中找到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情结.所以,"通俗化"或许是艺术领域变革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6.
达姆罗什的世界文学史观以世界文学的含义阐发为中心,提出了文学传播和文学阅读作为世界文学评价的两个维度,从而将超级经典、反经典和影子经典作品包含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之中。他的世界文学观念可以称为处理世界文学与国别文学、区域文学和民族文学的策略,对世界文学选集的编纂和世界文学史的重写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他的理论构建基点为中心,梳理并阐发了其理论在全球化和后殖民语境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形式。音乐教学则是通过对音乐的音高、音色、强弱、长短的控制和对音列、音阶、调式、调性、节奏、旋律的组织构成艺术的表现手段,诉诸于学生的听觉,产生情感的激发作用。这种教学是一种动态艺术教学。由于音乐的语言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演绎性,或曰不确定性,人们对音乐的感受需要依靠艺术的联想,通过情感作用而与现实生活内容联系起来,所以音乐教学不能也不可能离开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是思维的一种基本训练。它是指合理、有效的思维程序和方法的形成训练。在高等学校音乐课教学中,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  相似文献   
8.
木巴厘俱乐部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在非洲兴起的一种文化。将伊巴丹木巴厘俱乐部等三家木巴厘俱乐部、《转型》和切姆切米创作中心作为一个文化整体来研究,梳理了其创建过程、主要活动和文化精神,根据萨姆理论首次论证了它们不但同属木巴厘俱乐部文化,而且超越了“俱乐部文化”的范畴,开启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反新黑人性文化运动。通过对木巴厘俱乐部文化的准确定位,揭示了为何非洲现代文学中黑人性和新黑人性文学与文学经典渐行渐远,以及反新黑人性文学逐渐被经典化的原因,对于理解现代非洲文化选择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