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科书对法律定义的描述让法律过多依赖于政治,因此在该课给大学生讲授法律定义的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法律科学的理论假设是以“理性选择理论的一元假定”为逻辑起点,同时应让学生区分事实与法律事实是学好法律科学的前提,法律作为行为规范,规范本身就包含着立法者的价值判断;而且让学生理解法律具有客观性、公共性,但客观性、公共性不等于法律本身具有中立性.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法律是一门科学,社会科学是有理论假设的,而且让学生更好理解物质是变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创新价值观念,作个认同依法治国并自觉守法的公民.  相似文献   
2.
法的概念是不确定的,不可能给法下永恒的定义。当前我国主流法学理论教科书中所界定的法定义,由于受斗争范式的影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谐范式下的法定义应为:法是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的、正义的、普遍的、明确的行为规则,这种规则是由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有意志地对人与人在实践中产生的沟通、交流行为规则加以制定、认可并实施,它首先以公民的自觉遵守为根本,其后以隐性的强制力为保障。  相似文献   
3.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宪政道路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程序化与法律化,从而推动我国宪政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依法执政是我国宪政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只有依法执政,才能实现宪政的的形式价值与实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证明责任的双重性已经达成共识。通过对两大法系证明责任分类背后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有着明显的区别。我国司法实践的民事证明责任分配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构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模式,应进行学理上构建,应避免通过证明责任作出判决,应注重体现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应对证明责任转移情况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5.
试论隐私权     
隐私权是人类文发展的结果 ,把隐私权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在我国立法上 ,隐私权的规定尚存在一些缺陷 ,对隐私的保护还不够完整 ,为此 ,必须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有关隐私权保护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以P2P技术为核心的新信息传播模式,在具有极大优越的同时,也给版权法带来了极大挑战.P2P技术发展以来的案例和现状表明,版权法规制陷入了困境.考虑到P2P的价值,对P2P的使用应予以疏导,而不是简单的禁止、制裁.合理使用是P2P侵权案件常见的抗辩,然而作为对作品的无偿使用方式,合理使用无法适用于P2P模式.对P2P使用的疏导,应建立在网络环境下革新的著作权补偿金和集体管理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7.
法的概念是不确定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可能给法下永恒的定义。应关注时代需要,在对法学教科书的法的定义批判的基础上,从法治需要给法下定义。  相似文献   
8.
依法执政的宪政价值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政党制度是宪政理念和宪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宪政价值。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道路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程序化和法律化,从而推动我国宪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依法执政是我国宪政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只有依法执政才能实现宪政的实质价值和形式价值。  相似文献   
9.
法治需要给法重下定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法的概念是不确定的,不可能给法下永恒的定义。至今,我国法学教科书中法的定义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应关注时代变迁的新态势,从法治需要给法重下定义。  相似文献   
10.
不管"宪政是民主政治"的观点,还是"宪政是宪法的具体实施状态"的观点,或"宪政是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制衡及对人权保护"的观点,都无法得出"宪政是什么"的满意答案;而传统的三种综合回答"宪政是什么"的范式,也陷入了"宪政客观属性回答法".鉴于此,以马克思、迪尔凯姆和韦伯的理论为依据,通过价值的范式,对"宪政是什么"进行了分析和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