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45年5月,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国民党六大)之所以通过《土地政策纲领》和《农民政策纲领》,究其原因是抗战胜利临近,农业形势严峻,国民党急于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解决所谓的内政问题。其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强化农村法西斯专制统治。其目的是壮大国民党经济、军事实力,变抗战胜利为国民党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境界。如果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哲学观全面审视中国农民问题,显而易见的是:"自由而全面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中国农民的四次解放及其推动自身与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受自然,社会、本体及其三者相互关系的制约,中国农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努力促进农民与自然、社会、本体三者之间的协调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有利于融洽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大致分为依赖性、独立性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三种形态,其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如果用这一观点解析中国农民问题,不难看出,自由而全面发展依然是当今乃至未来中国农民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中国农民的四次解放及其推动自身与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村内通婚大量存在于闭塞落后的贫困山区、边疆少数民族集居区和远海岛屿居民区,即使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也占到30%以上的比例。对豫南F村村内通婚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村内通婚主要由于受农村姓氏文化、乡土社会、小家庭、打工潮、小生产、村庄经济和交通条件、文化教育水平、现有土地政策等的影响。村内通婚现象有利有弊",利"在于能够巩固建立在近地缘、近人缘之上的婚姻关系,加强亲缘网络中社会成员的团结,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弥补农村社会投资和社会保障的不足,促进家庭家族之间的扶贫济困与赈灾救灾;其"弊"在于助长家族宗族势力,降低农村人口素质,并对人际关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时期邓小平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时期邓小平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和实践李长印邓小平的农民问题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本文主要论述两个方面:一、根据农民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农民问题的实质.社会主义时期,农民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李长印 《探求》2005,(1):4-6
执政资源是政党执政的基础。它涵盖党的建设的各个层面,事关党的前途与命运。就形态或属性而言,执政资源主要有物质、政治、精神三大门类。研究执政资源理论,加强执政资源建设,对坚持、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农村为例,运用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空心村"的形态特征与生成机理:河南省"空心村"分布广,数量大,占地多,主要有同心圆、多核心、扇形、带(条)状等形态,并呈现出人口与产业结构畸形化、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衰退化、人力资本与技术文化资源流失化等基本特征;"空心村"的生成机理是复杂的、多变的,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土地管理制度、自然地理地貌、传统思想文化、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是决定性因素。"空心村"现象是普遍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理"空心村"的当务之急是努力做好宣传、规划、实施、创新、扶持、审批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并尽快改革和完善"空心村"治理的机制与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