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3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37篇
管理学   987篇
劳动科学   32篇
民族学   259篇
人才学   188篇
人口学   122篇
丛书文集   1730篇
理论方法论   263篇
综合类   3439篇
社会学   522篇
统计学   365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07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华 《南京社会科学》2022,(3):108-117+136
本研究以短视频平台为例,论述了数字时代公共价值的生成与转移机制。从较长时段的当前史视角来看,数字时代的公共价值,是在媒介技术演进机制、逐利的欲望机器与公众的社会交往机器三者之间的深度关联之后,所形成的大规模公众参与的数字文化实践中生成的;而它们三者之间的内在张力又使得大规模公众参与的数字文化实践随着技术媒介形式和媒介平台的更迭,不断以块茎式、游牧式的方式生成与转移,从而构成了数字时代不断延伸的公共价值“逃逸线”。在这个过程中,商业化因素对数字平台公共价值兼具构建性和耗散性效应,因而也是数字时代公共价值生成与转移的重要要素,对其复合作用的评价需要超出单纯的拒斥或赞誉这两种常见的态度。本研究通过对数字时代公共价值生成与转移机制的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大规模公众参与的人民性、公共性与社会建构性,从另一个侧面重申了公众参与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传统以市场为标准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可能受私有信息影响导致业绩被高估。本文利用Fama-Macbeth两阶段回归的方法,分别采用传统市场标准和新基金投资组合标准考察我国基金的“整体”业绩是否达到市场基准要求。结论表明,以基金投资组合作为新业绩比较基准更能准确、严苛地评估基金的业绩表现;并进一步在业绩导向型套利框架下考察影响基金业绩的因素,表明委托代理问题、投资者能力、资金和杠杆约束等限制了基金的业绩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3.
杨志军 《学术月刊》2022,(1):98-111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重视政策体制。中央层面的政策体制具有“聚合”特点,具体形式是:关键个人及其公共能量场驱动建立完全政策议程,以党中央为核心统合凝聚、高位推动形成政策方案,以“程序合法+体制合法”双重检验政策合法化。地方层面则呈现“封闭、参与不足与自循环”特点,一方面,“自上而下压力传导、自下而上政绩显示、由外而内要求输入、由内而外价值输出”是其生成来源;另一方面,又在自我强化中促使地方治理陷入路径依赖和锁定,成为地方治理现代化的阻力。因此,在迈向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中央层面的聚合型政策体制需要保持,而地方层面的封闭型政策体制需要改进,一种可行路径是向“有限开放”与“有序参与”转变。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充满辩证思维的理论体系,诸多论述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经典范例。其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论,立基于政治与法治的内在逻辑,揭示了三者在逻辑上的不可分割性、在功能上的有机协同性、在结构上的复杂统一性;“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论,立基于“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深刻揭示了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主要矛盾,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主要方面;“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论,立基于道德与法律的内在逻辑,深刻揭示了“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理论逻辑、“法律之中有道德、道德之中有法律”的规范逻辑、“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的实践逻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论,立基于政治共同体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内在关系,抓住了“统筹兼顾”这个唯物辩证法的总方法,深刻展示了两点论、重点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5.
心性现象学被认为是运用现象学方法或依据现象学精神,围绕古今中西文明推动心性思想研究的尝试。事实上,现象学通常被等同于心性现象学。真正说来,心性现象学(意识现象学、精神现象学)在早期现代哲学中有其重要资源,但主要归属于后期现代哲学。这是一种意向性现象学,它要么围绕纯粹意识要么围绕不纯意识(身体意识)展开,并因此可以区分为纯粹心性现象学(纯粹意识现象学、纯粹精神现象学)和不纯心性现象学(不纯意识现象学、不纯精神现象学、身体现象学)两大类型。伴随着当代哲学的来临,一种几乎还没有获得承认的物质现象学(非意向性现象学)突然涌现,这意味着心性现象学的黄昏和物性现象学的黎明。在现象学彻底化的进程中,所谓的现象学神学转向只不过是一个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神性现象学。当代现象学不再强调人或自然的心性,不可能回到人或自然的神性,只能认可人或自然的物性。  相似文献   
6.
杨安琪 《天府新论》2018,(2):156-160
作为现代政治社会与当代政治哲学核心命题之一的“公共”议题,在当代学术界不仅因其共时性的理论面向之复杂多变而饱受辩难,更因其历时性的观念变迁而模糊不清,全球化视野下的先发现代国家与后发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与错位更为这一概念的厘清增添了困难。任剑涛教授的《公共的政治哲学》一书从政治哲学视角出发,梳理了公共理论的历史观念渊源与当代思想谱系,重新界定了被汉语学术界混同已久的“公共”与“公共性”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权力制衡、相互交叠的公共结构框架,为我们继续思考繁杂的公共生活在当代政治世界的边界敞开了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7.
8.
基于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各构件的受力特点,采用产生单位变形所需抵抗力的力学概念定义结构刚度和拱梁相对刚度,以在建的国内最大跨径高速铁路连续梁拱桥为工程背景,通过调整拱肋和主梁的截面形式和尺寸,详细分析了不同拱梁竖向刚度比结构的结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拱肋对主梁中跨受力和变形性能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随着拱梁竖向刚度比的增大,主梁边跨受力和刚度可能成为控制结构设计的重要因素;拱梁竖向刚度比达到1.0以上时,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