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清人刘淇、王引之,今人王力、吕叔湘等对“则”字在古汉语中的作用、词性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但是他们对“则”字的某些特殊用法似乎尚未论及。本文试以《吕氏春秋》中有关句子为例,对“则”字用法的某些规律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其生成与布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空间改造与重组的动态过程,对于这一过程及其结果的空间样态的分析,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一般意义上,空间构成了马克思分析资本运动的客观前提;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剖析过程来看,空间的概念溢出了作为物质性前提或对象性存在的限制,凸显出社会关系的深层含义;从资本关系的矛盾运动来看,资本主义关系再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不断突破其时空界限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4.
思想构境论是张一兵教授在《回到列宁》中首倡并灵活运用的新文本解读方法。该方法突显了解读者对于文本对象的主导性地位,且并不避讳思想解读过程中的主观性,因而更加重视的是思想史解读过程中所能达及的相对客观性。作者对列宁阅读批注细节的细心捕捉和精到分析,在揭示出列宁哲学研究中强烈的现实旨趣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其思想构境论无处不在的现实逻辑射线。但在本书中,作者的这一从现实实践出发的立场并没能贯彻到底,尤其在下篇当中,作者的研究和显性表述似乎对于理论逻辑的内在变迁表示出更为明显的偏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思想构境论的现实逻辑射线,这种隐性的内在逻辑偏向构成了思想构境论的逻辑裂隙。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事关思想政治工作全局,是重要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工程.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不仅必要,而且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激活师生两大主体,构建积极有效的良性意识形态"同意"机制,是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的前提.融入的有效路径在于,以十九大精神为导引,以专题教学为抓手,处理好专题教学与教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系统性和方向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专题教学中处理好政治性、学术性与时代性之间的关系,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时代温度与热度.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20世纪以来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伴随的是,欧洲的文化与思想界出现了许多新的争论和新的学术流派,这应该我国研究者关注.有鉴于此,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于2007年10月23-24日共同举办"当代欧洲文化和思想"国际研讨会.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社会新发展的研究"这一议题下,与会学者从现代语境出发对马克思的思想遗产进行了再梳理,并重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社会新发展的研究展开多视角的讨论.这里选取的是三位来自英美的学者的论文,也许读者并不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但无疑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在<回到列宁>一书中,作者运用新近提出的文本解读方法--"思想构境论",对列宁"哲学笔记"中大量的"拟文本"进行了构境式的解读,从而拟现出列宁在研究黑格尔哲学过程中发生的多次重大思想转变和"逻辑异轨".作为一种新的文本研究方式,"思想构境论"何以实现对传统研究方法与结论的突破是本文的关注焦点.本文拟从作为思想研究对象的文本缘何退隐与凸显这一视角出发,来窥探"思想构境论"这一理论生产方式的特质.进而指出,该方法在强调解读构架的科学性的同时,更突显了解读构架与文本对象的辩证关系,从而告别了以还原或逼近客观性为旨归的旧式文本阅读观,走向了承认主观性与相对客观性的"创造性的生产"情境.  相似文献   
8.
在轨运行热环境条件下,星载激光通信端机光学天线镜面热变形将对空地激光通信链路性能产生严重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不同固定方式下镜面热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镜体释放热应力前后的法向角度偏差可达近3个数量级;在合理采用压板固定方式后,镜面法向偏转角度在10?7弧度量级。对采用潜望式结构的空地激光通信链路星上端机天线系统,压板固定法是适合其工作方式可选用的较优的反射镜镜体固定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是《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一个隐性议题,具体呈现为农业工业化、农村社会关系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三个维度。农业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与本质,农村社会关系的现代化转型是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前提与社会基础,农民职业化则彰显了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向度及其资本限度。资本主义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农业工业化,农业越来越成为工业生产的一个部门,为资本所支配。要推动农业工业化,资本不仅需要变革原有的农村关系,建构一套与资本主义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社会基础;而且需要通过对传统农民的改造,创造出适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雇佣劳动者。这一过程既表现为资本剥夺农民的残酷血腥过程,也昭示着人类摆脱“人的依赖关系”迈向“物的依赖性”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农业农村农民更高形态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历史孕育过程。基于马克思农业现代化的研究视域,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中国特色以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自觉。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抽象意义上,马克思指出了需要的社会性与历史性,揭示了人的需要与物质生活的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满足需要所特有的消费方式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重要意义。资本通过引导和控制工人的需要和消费,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向工人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殖民,由此促进资本生产关系及其合法性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由于资本自身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工人有限的购买力成为资本不可克服的界限。然而,与此同时,马克思指出,按照历史辩证法,正是在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辩证地蕴含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的萌芽及其历史性生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