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政府、媒体和普通民众常常将事件本身作为关注的焦点,忽视了对一类特殊群体——旁观者的研究。最初的非事件参与者受好奇本能的驱使成为旁观者,随后在一系列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其旁观行为发生恶性转化,由旁观向参与、甚至是向违法犯罪转化,这无疑会加剧群体性事件的破坏性。反而观之,正是由于旁观者并非群体性事件的初始参与者,组织性和依附性不强,与事件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是极不稳定的偶合群体,决定了其在心理上具有可引导性,使得通过适当的疏导措施避免旁观行为的恶性转化成为可能。因此,探讨旁观行为恶性转化的心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心理疏导与犯罪预防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吸毒人员一般都要经历一个从好奇、追求刺激、寻求解脱等尝试吸毒 ,到养成吸毒习惯 ,再到依赖毒品的心理演变过程。根据吸毒的心理演变规律 ,运用心理矫治技术 ,采取恰当的矫治措施 ,可以彻底消除吸毒人员对毒品的心理依赖 ,完全戒掉毒瘾。为此 ,在简要分析了吸毒的严重危害性和心理演变过程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对心瘾的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4.
预防重新犯罪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犯罪人重新犯罪所表现的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性都远远大于初次犯罪 ,因此 ,加强预防重新犯罪的对策研究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预防重新犯罪应当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要求家庭、社会和刑释、解教人员诸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诉讼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侵犯的客体包括公私财产权益和正常的司法秩序。诉讼欺诈在我国仍处于立法空白状态,由此所导致的诉讼欺诈"同案不同判"现象比较严重,司法实践中对侵财型诉讼欺诈一般按"三角诈骗"来处理,对非侵财型诉讼欺诈按有关妨害司法秩序罪处理。立足于刑法特有的规范价值和防卫功能,在刑法中增设诉讼欺诈罪是对诉讼欺诈行为进行规制的必然选择。在诉讼欺诈入罪的基本立场下,有必要从刑法视角对诉讼欺诈进行"三元"解构,宏观上探寻诉讼欺诈入罪的必要性,中观上厘清诉讼欺诈应有的内涵和外延,微观上配置诉讼欺诈入罪的罪刑当量。  相似文献   
6.
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全面公正司法,应当坚持系统思维,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整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整体出发,深刻把握公正司法鲜明的党性、人民性和方向性,坚持情、理、法相统一,切实践行良法善治,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8.
在支配直接故意犯罪的主观罪过要素中,犯罪意志是核心,它体现了直接犯罪故意的罪过实质.犯罪意志是一种动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犯罪意志的形成和表现过程实际上就是犯罪目的的展开和实现过程.直接犯罪故意中的"希望"就是行为人意欲通过实施一定的犯罪行为,作用一定的对象,促使危害结果产生,以达到预期犯罪目的的意志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首先应了解咨询对象的咨询内容,以及相应的心理障碍类型,即进行心理诊断。心理诊断的方法很多,例如,观察法、访谈法、个案法等,但以上几种方法都是经验性的。只能进行定性诊断,而且,诊断的结果常常是片面的,甚至还会犯主观主义错误。随着心理测量学的不断深入发展,作为研究手段和测量工具的心理测验已广泛应用于人才选拔、职业指导、因材施教、心智缺陷和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等心理咨询的各个方面。心理测验是借助标准化的量表或问卷测量个体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中,主观超过要素应当是隶属于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同时独立于故意,无需客观要素与之对应的一种选择性构成要件要素。根据超罪过性、超客观性和功能性这三个判断标准,可以在我国《刑法》中找到有关主观超过要素的规定。但是主观超过要素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它提前了犯罪既遂的时间点,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存在重刑主义之嫌;部分主观超过要素还存在不恰当地限缩犯罪圈的问题;另外,主观超过要素的内隐性会造成司法实践中证明困难和操作随意的双重困境,在其客观化后还可能导致罪名、罪数的认定混乱。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弊端,有必要结合主观超过要素本身的可变更性,对我国《刑法》中现存的主观超过要素进行修正,具体包括构成要件精简化和主观要素客观化这两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