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网络舆情折射出的公众法律意识现状是无法令人满意的:传统法律意识、非法律意识还在干扰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公众的法律知识还很贫乏;更令人堪忧的是,公众的法律信赖意识严重不足;此种状况既根源于历史的纠结,亦植根于现实的阻隔。法学界法律信仰的推崇派和怀疑派的对立实际上是西方自然法学、新自然法学与法律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对立的中国翻版,各有自身的关切及存在的合理性。一种更为可能的公众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演化的路径是:由法律怀疑到法律信赖、由法律信赖到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思想界,宪政基本价值的阐发往往围绕人论来进行,而人是一个多面相的存在,西方宪政实际上是建构于人性论与人格论两个基点上。宪政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个体性与群体性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在这一矛盾发展的过程中,法治、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宪政基本价值得以生发。  相似文献   
3.
儿童权利观念是历史的产物,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儿童的附属化阶段、儿童权利的发现阶段及儿童权利主体资格确立阶段。当下儿童权利之保障遭遇诸如儿童工具主义、家长主义、父爱主义、保守主义、怀疑主义等滞后观念之阻隔,亟须破除。为此,需要大力培育公众的正确儿童权利观,从目标、主体、对象、策略、手段、路径等方面构建儿童权利观培育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4.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何谓社会治理问题? 学界虽多有研究但分歧 较大。 离开具体的历史场域,抽象地谈社会治理没有意义。 社会治理的界定必须置于特定的理论范式与 历史场景中,在不同的理论范式下,在不同的历史场景中,社会治理的结构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在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谓社会治理是指通过改革开放调整国家(执政党、政府)、社会、市场关系以形成 具有相对自治的社会公共场域,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建共治共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过程。 当下国 家主导的社会治理体制存在治理权力合法性不充分、治理结构欠均衡、公众参与平台不足、通道不畅导致 的治理有效性不足等问题。 从远景看,必须对社会治理结构进行再造,以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 这最终要依赖法治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雷人官话"背后实际上隐含着言说者的权力运行逻辑:权力从何而来,权力该为谁使用?而权力的本质在利益,目前与此有关的一个焦点问题有必要进一步澄清,即执政党到底有没有自身利益?为此,有必要澄清围绕党的利益问题所形成的某些错误观点,必须正确界分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分清党的利益与特权利益、既得利益的差别;正确认识执政党利益问题不单纯是个重大理论课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是关系执政党自身建设,关系国家改革大业的大命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