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古代师德观的主要特征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师德观的主要特征是“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中国古代师德观对当前师德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师德建设应该吸取中国古代师德观的有益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雷沛鸿教育立法思想与实践的研究,论述了雷沛鸿对三十年代广西教育现代化的贡献,认为雷沛鸿对三十年代末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初步建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澳大利亚博士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特征:博士培养形式多样化。除了通过传统的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之外,校外哲学博士、专业博士学位、企业参与培养博士以及与国外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等几种新兴的博士培养方式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本文详细研究了澳大利亚博士培养形式多样化的表现,对其原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同时指出了影响博士培养形式多样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最后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对博士培养形式多样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土著人职业教育相对落后的状况,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办土著专门职业学校、采用远程教学形式、加强职业教育与土著社区的联系、鼓励土著家长参与教育过程、聘用合格土著教师.上述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提高了土著学生的自信心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增加了土著学生对商业运转机制的了解、帮助土著学生获得更理想的工作、极大改善了土著民族地区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传统哲学博士的培养提出了挑战。许多国家已经作出了反应,开始灵活适宜地发展专业博士学位。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发展趋势则表现为改进传统的哲学博士学位教育而不是发展新的专业博士学位。作者结合博士生自己的评价,追溯了这种倾向的经济、政治、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着重介绍了多伦多大学的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历史悠久的教育博士学位发展状况。该学位的注册人数近年来一直在下降,而同时期改进的哲学博士学位由于其灵活性和国际声誉则更受欢迎,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雷沛鸿在广西十分注重教育立法工作,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立法思想,促进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现代教育的进程,使得广西初步建立起现代教育体制,同时也为40年代国民政府的教育立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发端于1857年的印度附属学院制度,大大促进了印度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随着附属学院的快速发展,附属学院的管理与自主发展的需求皆受到限制。于是,用自治学院代替附属学院的建议被提出,自治学院可在课程创新修订、考试与评估、学院管理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在相关指导方针和资助下,自治学院纷纷建立并日渐发展,最终形成一定规模。但自治学院现面临着学术自治受限、管理自治的两难及财务自治的矛盾等困境,未来印度促进自治学院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有:改革认证监管条例,试点纳附大学自行认证自治学院;邦政府、纳附大学和自治学院形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自治学院在服务地方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化,学校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教师减负便是其中之一。中小学教师超时工作已成为日本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为此,日本文部科学省积极提供政策指导,大力敦促各都道府县和政令指定都市的教育委员会制定相关行动方针,围绕清晰界定教师工作范围、有效管控教师工作时间、改善学校组织架构等内容,对学校工作方式进行改革。此项改革呈现出"多手段结合、多主体参与、多举措保障"等特点,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减负提供了如下启示:减少教师非教学性工作占比、优化学校人员配置、注重学校与家庭和社区的协作。  相似文献   
9.
1930年成立的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ACER)是澳大利亚国家级层面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智库,工作范围主要包括提供测评服务,开展教学研究,开展教育的社会基础研究,提供社会服务。该委员会的特点主要为服务水准专业化,机构运行独立化,辐射范围国际化,研究过程长期性。80多年来,该委员会以高水准、专业化的教育研究,在全国教育改革和政策的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我国教育智库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比较教育学"话语的提出既象征着比较教育领域西方话语霸权的终结,同时也为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及生存危机的消解提供了治本之策。以具体的话语表征为节点,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研究历程可以划分为前话语、话语创生、话语架构和话语转型四个阶段。其研究论题呈现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总向导、立足中国传统哲学这一基本生长点、主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原创理论体系及本土学科流派等特征。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比较教育研究,中国比较教育工作者应直面中国教育问题,深化中国特色比较教育理论研究,形成以中国特色比较教育学派为核心的学术关系网络,并推动中国比较教育实现从吸收借鉴到服务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转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