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改"是首选之法,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从"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到"新法治新十六字方针"、指导思想从三部分到四部分的发展、从"全国法制宣传日"到"国家宪法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新明确了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治与德治、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依法治国、法治和改革等关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革"的目的是建设,司法改革是改革的突破口、良法善治是立法创新、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创新、全民守法是法治教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的道德与法律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与法律是保护环境的两种主导方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来说,道德伦理建设与法制建设同等重要,后者是制度层面的,是强制性的,前者是内心自觉的,是基础性的。如果单纯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量并不一定带来人们心理上对保护环境的认同,而只有得到人们普遍心理认同,只有这两种外在与内在性因素的同构与融合,才能切实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所以生态建设,要坚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潮汕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法治"共通与融合,直接决定着潮汕文化的正确走向。潮汕传统文化只有调适自我,在传承古典的同时超越传统,营造新的法治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紫零 《社科纵横》2013,(12):58-61
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问题仍处于假设状态,它提出的许多新的假设性的理论学说,对传统的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形成了强烈冲击,但是这些理论学说又缺少强有力的理论依托与可行的研究方法来支撑。因此,必要的假设性研究是会对环境法学理论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实现法治中国要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信仰;公平正义是法治中国的根本追求;法治中国应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使执法更高效、更权威;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体现司法文明;依法破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6.
伦理与法律是保护环境的两种主导方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来说,道德伦理建设与法制建设同等重要,后者是制度层面的,是强制性的,前者是内心自觉的,是基础性的。如果单纯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量并不一定带来人们心理上对保护环境的认同,而只有得到人们普遍心理认同,只有这两种外在与内在性因素的同构与融合,才能切实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所以生态建设,要坚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创造性过程。在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问题上,如果能转换研究路径,对法经济学进行科际整合,在法经济学理论宝库中寻求一切有用的养分,深入展开对环境法这一法律部门的规范分析,而且以一种更高的解决问题的姿态将法学、社会学、经济学乃至于哲学结合起来,从经济学的视角着眼,探究环境法中的公平与正义等最基本的法理问题,以一种更加微观的角度进行制度规范上的建议,会更加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在环保制度的可行性和操作性上也会达到一种理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