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为契机,中国农民养老保障的支持将日益多元化。以嵌入性理论视角来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正式的养老模式以普遍化为目标,但养老的风险不是稳定地、同质性地分布于农民群体中的,受制于这种村庄的异质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各地区的境遇各异。  相似文献   
2.
以“媒人”在整个婚配过程中的工作流程,即搜集信息—传递信息—见证婚姻的过程为切入点,考察了豫北农村打工青年的婚配模式及其特征。研究发现,打工青年的婚配模式具有传统的“形式”,即“无媒不婚”的特征,但这种婚配模式却拥有新的“内容”,即它是在男性打工青年遭遇择偶困境的情况下,作为行动主体的农民家庭动员多方面资源做出的策略性反应的结果,其逻辑无关乎个人自主性增减的问题,而在于村庄社会结构变迁与家庭及其成员策略性应对之间的交互影响。由此回应了青年婚姻研究中的“浪漫革命”命题,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人家庭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高校社会工作与大学生弱势群体关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历经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而现有资助体系对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存在着严重不足,故迫切需要在高校中引入社会工作机制来化解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4.
范成杰 《社会》2004,(8):40-42
社会学对职业地位获得的经典研究当 属布劳和邓肯在1967年出版的《美国职业 结构》。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了"地位获得模式",他们用父亲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代表先赋性因素,用本人的教育水平代表自致性因素,探讨了在美国社会中出生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于个人社会经  相似文献   
5.
代际关系的下位运行及其对农村家庭养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定量描述了现阶段江汉平原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情况,并从代际关系运行状态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原因。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遭遇问题并不仅仅是养老资源匮乏的结果,更是农村代际关系朝向下位运行的结果,即代际关系朝向上位的、双向平衡运行逻辑已被朝向下位的、单向失衡运行逻辑所取代。作为一种超经济伦理性的行为特征在代际关系的运行中逐渐消失,子代在养老行为中越来越理性化,这是当前江汉平原农村社会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民个人背景与职业适应性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成杰 《社会》2006,26(1):98-111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所得资料,定量描述了现阶段城市居民的职业综合适应水平的基本情况,并运用高级统计方法探讨了与城市居民职业适应水平相关的因素。研究发现,城市居民的职业综合适应水平较高。与城市居民职业适应水平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本人的政治面貌、勤奋与否、职称水平(中级、高级)、母亲一般职务以及社会网络规模。通过上述的分析与讨论,笔者初步构建了一个关于城市居民职业适应性的分析图,试图阐释了城市居民阶层背景因素、竞争能力因素、社会支持网因素对其职业适应水平的影响关系。笔者认为,相对而言,城市居民的竞争能力对其职业适应性的影响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7.
略论社会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社会资本成为社会学界关注的一个热门概念和研究社会现象的新的切入点。社会资本理论把文化、社会环境等非经济因素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 ,这不仅使人们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社会行动的动机和意义 ,而且还有助于其理解宏观层次上的集体行为和社会安排。  相似文献   
8.
消费方式:中国中产阶级之界定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阶层结构的变动 ,尤其是作为我国现代化事业中坚力量的中产阶级之悄然崛起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瞩目和广泛探讨。研究以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为背景 ,回顾与评析了国内已有的关于中产阶级界定之相关研究 ,指出消费特征与状况是个人社会地位的表征 ,二者之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并阐释了以个人消费方式作为划分中产阶级标准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范成杰 《唐都学刊》2008,24(1):72-75
现代性在全球范围的蔓延与中国本土社会的转型这两股历史潮流的交叉汇合定格于当代中国社会情境中,它们之间的张力使中国社会呈现出各种光怪陆离的镜像,老年人问题无疑就是它的众多征象之一.通过追溯老年人形象的谱系,揭示了人们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这些不同时空情境下对老年人形象的不同诠释,并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老年人问题得以形成的过程和机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中国社会的情境提出了有关老年人问题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的立场和面向,即在研究和实践中应该以老年人群体自身为主位,并且这种研究和实践必须围绕"乡土重建"来展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