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哲学范式源于科学范式。从其性质上而言,作为哲学学派重要标志的范式应当是一种思想性的哲学范式。正像“科学范式”是由多种科学要素所构成的科学共同体的“特定研究传统”一样,哲学范式的概念本质实际上就是学术共同体的哲学研究传统。哲学范式的基本构成是蕴含哲学观前提、价值观根据、主要问题视域和系统方法论模式等要素的多元复合的有机系统。哲学范式本身在概念规定上还具有总体性和综合性、基本性和内在性、典范性和标准性、普遍性和共有性、历史性和具体性、层次性和相对性等多重性的特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崔秋锁  蒋楼 《学术研究》2012,(3):148-152
科学的理解和阐释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它既是科学认识论的研究对象,又是科学方法论的探讨内容,同时也是科学诠释学的根本课题。然而,在现代哲学中人们对此问题却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这种争论和分歧,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主要表现为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实在论、新历史主义学派等派别与唯意志论、新康德主义、生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启了范式创新与转换的全面探讨阶段。研究范式的路径与形态的协同创新与当代课题的深度探索也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课题。与此同时,哲学范式的概念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典范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中国化和新形态建构的三位一体等问题,日益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也是下一步亟需开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新形态建构的前提基础、关键方式和必要环节。2007年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召开,标志着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首次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共同体的普遍关注。路径与形态的深入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核心主题、关键方式和根本目标。“中国马克恩哲学高峰论坛(2011)”的召开,标志着学界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路径及形态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当代课题的探寻和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的新路径探索和新形态建构的前提和关键。2012年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课题”学术研讨会,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课题的深度探讨和具体探索。与此同时,思想性和理论性的哲学范式与方法论意义的哲学研究范式的含义差别、马克思哲学自身的思想性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新形态建构的关系等问题成为这一课题向纵深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也是下一步亟需开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蒋楼 《南都学坛》2011,31(6):98-102
方法论问题是近些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凸显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的探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虽然众说纷纭,成果层出不穷,但是仍存在不彻底、不明晰的状况。其根源就在于缺乏既能合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又能真正把握当代中国的时代发展命脉的科学创见和创新成果。"前提划界"、"比较研究"和"面向现实"等三重方法论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亟待明确和重视的关键点。将这三重意识统一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应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实现理论突破与范式转换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中外比较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1年年会,4月16日至19日在河南科技大学召开。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共识和成果。从理论研究方法论的维度,可以将这些共识和成果集中概括为比较研究意识、前提划界意识和面向现实意识等三重理论研究意识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自觉运用。这对于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