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客观的视角,鸟瞰了新生代导演10多年的创作实践,审视了新生代导演的艺术探索路径,创新实 绩及其当下所面临的尴尬、困惑与出路。  相似文献   
2.
从当代电影的艺术使命出发,研究了1989—1991年这一时段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重要景观:改革题材电影。探讨了改革题材电影在结构模式和人物塑造上的重大突破,分析了这类影片的诸多艺术遗憾  相似文献   
3.
"这十年,我每完成一部戏,就在想下一部要拍《一九四二》了。"19年筹划、耗时5个月横跨7地拍摄、19个主角、50个次要角色、投资2.1亿元,导演冯小刚终于将作家刘震云创作的报告文学《温故一九四二》搬上荧幕。从电影《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到《一九四二》,冯小刚再次让人们看到了他严肃而带情怀的一面。为了  相似文献   
4.
赵敏  袁智忠 《民族学刊》2021,12(6):54-60, 121
在脱离宗教的语境下,“净土”一词用以指代自然生态和谐的洁净美好之地,主体置身其中能够产生一种身心净化的审美愉悦之感。以电影为媒介,藏地的“净土”意象生成逻辑主要有“主观憧憬”、“虚拟置身”、“心灵回归”三种。电影创作主体对藏地“净土”的有意凸显正揭露了工业社会高速运转下,个体精神世界空虚、社会人伦情感缺失的时代症候。影像对藏地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逼真再现,旨在激发审美主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完成了一次电影的“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5.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旋律电影,作为当代影视文化的一种格局,一种精神,已经历史地载入了中国当代电影的史册。尽管主旋律电影由于多种因素而有着诸多艺术遗憾,但它和探索片、娱乐片一样,都是电影百花园里不可或缺的艺术品种,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电影的灿烂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电影美学理论,从造型、叙事、题材、主题诸方面对张艺谋的名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进行了读解,分析了它的艺术得失,指出它是张艺谋的一部重要的阶段性作品,也是中国新时期电影继《黄土地》之后在影像造型方面的又一部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7.
藏戏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几百年来在藏区广为传唱。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在其长故事片《静静的嘛呢石》和《寻找智美更登》中,将一出古老的藏戏《智美更登》以碎片化的方式插入其中,巧妙地借用藏戏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并隐喻着藏区传统文化在当下现代化建设中所呈现的焦虑和迷茫。同时,电影也为藏戏的跨民族、跨媒介传播,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交往和融合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在媒介融合时代具有良好的政治导向意义和文化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吸收应用写作学已有的研究成果,在一个较高的理论平台上结合大量的应用写作实际,微观入手,客观把握,系统地清理了应用文语言的语体规律和审美品质。  相似文献   
9.
四十多年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电影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为中国当代电影铺写了光辉的一栏。它们所反映的题材范围几乎覆盖了藏、蒙、白、维吾尔、满、壮等大陆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一个个性格丰满、有血有肉、叱咤风云的女性形象、英雄形象。在主题上总体倾向也表现出一种由冷到暖、由礼赞到反思的嬗变。本文正是从前述题材范围、人物塑造、主题嬗变三方面对当代少数民族电影作了初步探讨,勾勒出了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轨迹和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与艺术研究”栏目定位于对经典作家、文学作品的解析,以及对当前热点文学艺术现象的聚焦争鸣。欢迎您推荐选题,共同搭建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