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问题与创新的逻辑关系中,是创新主体的问题素养内在而有效地驱动着创新。问题素养具有生命本然性、生活养成性、结构综合性、品质卓越性和人格指向性等丰富内涵,是由问题意识、问题境界、问题加工、问题体验、问题监控、问题解决心向等成分组成的系统结构,具有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创新精神、转化创新能力、承载创新行为和判定创新价值的驱动功能。问题素养培养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应采取教学评价机制、信念突破机制、活动生成机制、模仿学习机制、专门训练机制和底蕴孕育机制,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素养。  相似文献   
2.
扬州沿江人民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末期英国侵略军发动的“扬子江战役”中,不甘外侮,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抗御斗争,为中国近代革命斗争历史增添了光辉。值此鸦片战争一百五十周年之际,搜寻有关文献资料而成此文,以彰扬州人民光荣的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3.
清代扬州学者在方志学方面曾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积极投身地方志书的编修实践 ,深入展开方志理论的研究探讨 ,努力从事旧方志的整理利用 ,取得了足堪称道的成就 ,使之成为他们煊赫辉煌的学术文化成就的组成部分。对此方面成就作系统总结 ,有助于全面地认识和评估扬州学者的学术成果和在学术思想方面的贡献 ,有裨于对中国方志学总体成就的认识 ,并促进今日之方志学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首轮方志编修及方志学研究经历了二三十年时间。这段现代方志学探索发展的历史,在中国方志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各阶段的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总结性的探讨研究,将有裨于当前新一轮修志与今后方志学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成和相沿的传统的旧方志编修观被重新审视并受到批判 ,修志宗旨的创新、方志编修中进化史观的倡导、民史观的推行、综合文化观的阐扬 ,使民国时期的方志编修观发生变革 ,促进了民国新方志的编修 ,并为今日全新的方志编修观的构创和方志的编纂提供了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扬州地方志编纂的鼎盛时期,府、州、县乃至区、镇之志迭出,光是府志就编成6部。由于这些府志绝大部分编纂规模既大,志书质量又高,故而多得学者好评,在世间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尤以《(嘉庆)重修扬州府志》深得学术界称允,《中国地方志辞典》这样评价道:“此志体例整秩,考据严审,材料富实,历来颇受后人好评,一直视为清代名志。”《(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的纂修,“自己巳(嘉庆十四年,1809)之仲春,迄庚午(嘉庆十五年,1801)之孟夏,续修之书成”,历时一年零数月。全志凡72卷首1卷,装订成48册,全志达100多万言。其规模篇幅不啻在扬州清代府志中首屈一指,就是在我国清代旧府志中,亦可入鸿  相似文献   
7.
罗尔纲先生的重要学术著作《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堪称利用地方志进行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典范。该著在所进行的考注笺证中,对地方志的研究利用突出地体现在对地方志充分、多方面和科学利用,使人深深领略地方志对史学研究的重大价值与作用,并可获取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当今,在人们对方志学展开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对方志学本身的发展历史进行探讨,这就涉及到方志学发展阶段的分期问题。然而对此,方志学界至今论述不多。弄清方志学的历史分期,不仅是系统地研究方志学历史的需要,而且也是深入研究方志学备阶段特点,从而正确地把握方志学内部发展规律的需要。笔者不揣浅陋,于此略作探讨,以就教于方家。马克思主义认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是对一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志演变发展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对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的反映。由于我国社会经历了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不同的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我国地方志也经历了古代地方志、近世地方志和现代新方志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古代地方志是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社会形态下产生的地方志;近世地方志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下产生的地方志,现代新方志是新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一、高邮地方志高邮,淮东一古邑。夏商时扬州之域。春秋后期为吴国邗沟之地,越灭吴后属越。战国之际,楚灭越后属楚。秦属东海郡,因曾在此建筑高台,设立邮亭,此后始有“秦邮”之称。西汉置高邮县属广陵国,东汉及三国之际属广陵郡。晋代属临淮郡,隶徐州。刘宋时复属广陵郡,隶南兖州。其间,分析出临泽县,属海陵郡。齐仍宋制。萧梁时由高邮县又析置出竹塘、三归二县,设广业郡,寻改为神农郡。北齐以高邮、竹塘、三归三县属神农郡。后沿袭。隋初废郡,并竹塘、三归、临泽三县入高邮,属扬州。后属江都郡,隶徐州。唐代,高邮县属广陵郡,隶淮南道。五代杨吴时属江都府。宋初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