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提出了“高级科技新闻”概念,并对这一概念作了具体阐释和界定。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高级科技新闻写作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即高级科技新闻写作的素养和高级科技新闻写作的语言。文章认为,记者的学科知识素养是其能否写好高级科技新闻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语言风格上,由于信息量大,高级科技新闻往往言简意赅,在对科技事件进行阐释时,对科技术语和事例直接加以引用而不多加解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中国内地和香港等不同地区不同创新物在各自特定时空中的扩散轨迹的总结和分析,把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归纳为两大类:社会的和技术的。其中,社会因素又区分为创新产生的年代和创新扩散的地区,而技术因素主要指创新属性,分为计算类、电信类、家庭娱乐类和大众媒介类。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因素中的创新出现的时间对于创新扩散的形态具有显著影响;扩散所在地区和创新特性对创新扩散的形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对我国互联网扩散的地区不平衡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采用基尼系数概念来描述互联网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并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影响互联网扩散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发展的地区差距在不断缩小,其差异程度逐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接近。而决定中国不同省份之间互联网扩散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变化的。在扩散的早期阶段,经济因素(人均GDP)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扩散过程的继续,其他因素如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对互联网扩散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热火朝天的数字化热潮的,还有一种来自政府和民众的深切的关注.即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问题。数字鸿沟关注不同国家、社会不同阶层民众,在拥有、利用数字化技术和产品以改善其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机会和能力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导致的发展机会不均、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6.
“后常规”时代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使科学议题传播的复杂性更加凸显,用户均可生成内容,为科学家、科普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科普途径,同时增加了公众针对科学议题“发声”的机会,这些都为研究传-受之间的张力和博弈现象提供了素材。科学传播的图景进一步发生改变,其中传-受之间的错位现象对科学议题的有效传播影响重大。本文采用的案例是微信公众号“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和“果壳”发表的崔凯博士的一篇名为“公众为什么不相信转基因”的转基因科普文章及其文后评论。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从主题和解读两个层面解析传-受之间存在的重合和错位。研究发现,在主题层面,科普文本和评论之间重合较大,只在“道德与伦理”和“通过意见领袖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出现错位。在议题的解读层面,科普文本与对转基因持反对态度的评论之间差异较大:其一,虽然传-受双方都认同科学技术的不确定性,但是二者对此表现出的态度却是截然相反的;其二,对政府监管的信任程度不同;其三,转基因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方面产生解读错位;最后,评论对于科普方的合法性存在质疑。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调查的方法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成为整个社会舆论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网络舆论可以从促发因素、传播成本、持续时间、帖子公布等指标进行描述,对其测量则主要涉及抽样与内容分析.对网络舆论调查方法与策略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网络舆论研究面临的基础性问题,而且对实践操作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0年以来中国学者针对创新采纳和使用的研究加以归纳整理,结合对西方诸创新采纳理论的疏理,力图从理论的选择与调适、概念的界定与测量以及研究发现等三方面,初步梳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经验,通过比照西方理论在中国实践的应用和演变,试图在创新采纳领域为"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这一宏大论题略作演绎。根据本研究的梳理和比较,创新采纳和使用方面的各种理论变体具有较好的跨文化、超越创新型态的内在稳定性和一致性,显示了该理论体系的相对成熟性,反映了理论的普适性一面,这是主要的;同时,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创新采用模式又的确需要进行一些微调,反映了理论本身在应用时与社会系统之间的某种互动。  相似文献   
9.
出版传播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出版与大众传播的比较分析,考察了出版作为传播方式的特点,出版与大众传媒的互动作用。在此过程中,对出版这一传播方式的独特意义也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10个城市成年受访者的调查,发现公众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感知风险水平较高,反映其对食品安全形势较担忧,且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存在信任危机。不过公众的感知控制力较高,普遍认为自己有保障自身食品安全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的食品消费中仍然有较高的信心。研究证实中国公众在食品安全的知识层面存在着知识自负现象,公众自我评估的主观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实际拥有的客观知识水平,且真正对公众食品安全信心产生影响的是公众的主观知识水平。这说明传统缺失模型所倡导的以科普、辟谣为主要形式的致力于教育公众、提升公众客观知识水平的行动能够取得的效果可能非常有限;而公众的主观知识水平和感知控制力的提升能有效提振公众的食品安全信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