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模型,从低碳视角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契约中的激励关系,进而采用调研获取的微观农户数据对这一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主导的低碳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呈现出弱激励特性,主要原因在于农户进行低碳生产努力的经济价值未能显化,以及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所呈现的刚性特征。通过运用农业碳计量模型核算碳产品产量后发现,并非所有农业项目的经营都实现了碳汇量盈余,部分农户在低碳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搭便车”的现象,如此长期来看,农户逆向选择风险较大;因子得分结果显示农户在碳产品生产任务上的努力程度不高,代理人农户以低碳为目标的生产性努力缺乏有效激励,进而导致农户低碳生产态度与低碳生产行为发生了背离;农户低碳生产意识、态度、行为是农户低碳生产努力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以低碳生产态度影响的重要程度最高。实现农业净碳汇效益经济价值的显化、提升农户低碳生产的积极性是强化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激励有效性的两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碳效应视角分析归纳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的现实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的差异,再次明确了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核心理念。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促使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户逐渐分化为粮食作物主导型、设施经济作物主导型、经济林木主导型、家禽家畜主导型4种类型;农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不同生产要素进行筛选、组合,逐步形成了11种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模式之间碳效应、碳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退耕任务对不同模式的碳效应和碳密度具有明显的影响,退耕规模是影响不同模式碳排放密度差异的重要因素;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黄土高原退耕区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生产模式的碳效率比较分析,最终农户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显化为种养复合循环生产模式、设施有机生态生产模式、旱区节水生产模式、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4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绩效与政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联合生产的理论视角和概念框架,在以往把农业碳排放视为非期望产出基础之上,将农业碳汇作为期望产出纳入碳绩效核算体系,结合2007—2015年中国42个低碳试点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碳计量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和ML效率指数分析了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绩效的时空变化趋势,继而对不同地区低碳农业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低碳农业发展是一个具有4种产出品的联合生产格局,旨在实现农产品和碳产品之间的耦合关系得以脱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低碳试点地区虽然保持了良好的净碳汇效应,但未能实现低碳农业的有效发展,农业投入要素的冗余是主要制约因素;大部分试点地区低碳农业生产效率呈现震荡上升趋势,实现了低碳农业发展的绩效改进,农业技术进步是绩效改进的主要驱动力。整体上来讲,低碳试点省市建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低碳农业的发展,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制约因素源于农业技术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刑事审判检察监督既具有诉讼意义上的诉讼监督和宪政制度意义上的权力制约性的法律监督双重属性。现行刑事审判检察监督制度改革的基本路径是:公诉人行使控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以诉权监督审判权,监督的方式限于刑事审判程序内不正确的定罪、量刑以及严重的程序违法的抗诉;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派员参与刑事审判,行使宪政价值的检察监督权。  相似文献   
5.
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的绩效评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农业生产过程严格遵循联合生产原则,最终目标在于实现期望农产品与期望碳汇产品、非期望碳排放产品之间的耦合关系分别得以加强、脱钩,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已逐步形成六种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碳计量测算结果显示,不同模式的总碳产量、单位碳产量存在一定差异,但最终均实现了净碳汇量的盈余。其中,免耕、秸秆还田和粪肥配施有助于提升耕地的固碳能力,而标准化的技术集成则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实现良好的固碳减排效果;DEA-RAM模型测算得出技术集成固碳减排模式表现出较高的联合生产效率水平,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实现联合生产绩效最优,而导致联合生产非效率的因素在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冗余;农户的行为选择对低碳农业联合生产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产生重要影响,各因素在不同模式中影响的显著性和重要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WoS、CNKI与CSSCI数据库中低碳农业议题相关研究文献,运用 CiteSpace V软件绘制了知识图谱,借助文献计量分析法展开国内外低碳农业研究现状、发展脉络、知识结构和关键引文等系统性知识信息的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低碳农业议题在中国学界具有极高的关切度,热点突现期为2010年、2011年;国内外对于低碳农业议题的研究在演化过程中呈现出许多重要文献节点,它们对知识域的兴起、延伸、分叉等转折变化起到了创造性的关键作用;国外关于低碳农业研究主要围绕农业生物能源开发与利用等六大类议题展开,国内低碳农业议题研究在理论探索、实证研究与农业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构建等三个领域得以发展完善,知识结构既有重叠又有差异;国内外低碳农业研究的“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且国内研究学科交叉性不强,拓展低碳农业议题的知识结构、加深对低碳农业的经济本质内涵研究、加强对农业碳源和碳汇双重效应的系统性关注、开展微观层面的低碳农业议题是未来研究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测算体系,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农户数据,量化分析了农户农业生产项目上的综合碳效应。研究表明:综合碳效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且具体项目分布特征各异。碳排放效应主要集中在玉米、茄子、苹果、刺槐、羊生产项目上,具体体现在农资投入、农业能源投入、农田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畜禽饲养五个生产环节,以化肥、粪肥、农药、农膜投入和作物秸秆、薪柴燃烧排放为主,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将有助于提高减排效率;碳汇效应源于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固碳,其中79.17%的碳汇量源于土壤层固碳,92.38%的碳汇量集中在生态林草类项目上,且该项目碳生态效率最优;畜禽养殖项目碳经济效率最优,饲料作物种植产生的碳汇量很好的抵消了该项目碳排量;草本经济作物类项目碳生产效率最优,但碳排放强度和密度最大,导致该类项目净碳汇量总计亏损136.498吨碳;除草本经济作物外,其他项目均表现出正的净碳汇效应,以生态林草类项目贡献最为突出,农业生产项目整体净碳汇效应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