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大学生参与校园管理,是高校改进管理体制和提升自身管理效率的重要环节。为此,宁波大红鹰学院通过结合自身管理模式,对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道路上的积极性和持久性进行探究与实践。主要以学生参与校园管理展开讨论,收集相关学生参与管理情况,整理与归纳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数据,依据学生的反映意见,提出相应可行性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
水利名人对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仅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物质财富,也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这3种精神内涵丰富,值得今天的水利工作者深入学习、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3.
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游民"问题颇受关注;但在文学作品中,"游民"形象却长期缺席.在这样的背景下,"游民"形象在新历史小说中的大量出现,就具有一定的思想史意义.新历史小说中的革命叙事凸显出"游民"的暴力行为及其在革命中的破坏性,这意味着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化批判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4.
特定的社会意识和文化思潮,使得反殖民题材的乡土小说在1970年代的台湾大量涌现.陈映真、黄春明、王祯和等"战后第二代"作家对关、日在台湾的"新殖民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奴性心理进行了戏谑性的颠覆;而宋泽莱、吴锦发、钟延豪等"战后第三代"作家则将历史和现实并置展开叙事,以现实为坚实的立足点,再现和反思了从日据时期延续到当代的"殖民地伤痕".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文学创作主体因乡村逐渐被城市化进程裹挟,乡土本位意识呈现出紧张状态。对近年几部有代表性的乡土叙事作品的解读,可以看出这种紧张状态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创作主体对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困惑和焦虑;而缓解这种紧张状态最为典型的方式是在作品中强化乡村的生态意义,以"野地"与"城市"作直接对抗。  相似文献   
6.
丁玲身兼作家和编辑两种身份,在她主编《解放日报》文艺栏时,延安的文艺空气还比较轻松,她的创作活动和编辑活动构成某种程度的互文性,从这个角度考察,可以发现其编辑活动中存在着编辑主体的启蒙立场;另外,这一编辑活动又要基于现实状况,并在与延安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受众的读者的交往实践中进行,从而使丁玲表现出对革命话语的认同。因此,丁玲在《解放日报》文艺栏的编辑活动显示出“启蒙”与“革命”两种话语的共同作用,折射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体验和文化选择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周作人喜爱风土志,重视民俗学研究,反对"道学气",这使其文化视野向着竹枝词敞开;反过来,从他关于竹枝词的论述也可以考察其文化心态,因此,借"周作人与竹枝词"这"一斑"可略窥"周作人民间文化情怀"之"全豹".在有关文章中,周作人主要从两个方面讨论竹枝词并显示其对竹枝词的审美取向:一是重视竹枝词的"土风",甚至出现了"重注轻诗"的取向;二是重视竹枝词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在纵向的层面上将竹枝词置于中国谐诗的发展历程中进行考察,在横向的层面上则通过与日本川柳的比较来阐明竹枝词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