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幸福指数是在现代化理论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新观点,是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心理体验。幸福指数又衍生出许多著名的理论成果:幸福政治观、幸福经济学、科学发展观等等;幸福指数测量指标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的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状况,可以促进社会更加全面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内生发展理论对于助推乡村组织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在现阶段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下,家庭农场处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相对于小农户和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具有明显的内生与外生发展相互交织的发展特性。围绕“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巩固内生发展成果”的理论机理,构建了“资源—参与—响应—反馈—认同”的内生动力模型。在总结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和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主体内生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家庭农场的内生发展要立足本地文化特色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利用组织化和数字技术手段提升内生发展能力及增强利益相关主体的认同感巩固内生发展成果等路径。  相似文献   
3.
选择切合我国农业发展现实的转型路径对加快增产导向的农业支持政策转型意义重大。选取近年来沿着不同路径持续推进农业支持政策转型,资源禀赋、转型背景同我国相似、转型绩效良好、借鉴价值较大的日本和欧盟进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了二者选择不同转型路径的原因、相应的转型路径和主要政策措施。研究发现:日本立足小农生产格局下农业竞争力弱化的现实,选择提高小农竞争力为首要目标的转型路径,并构建了竞争力导向的政策新体系;欧盟则从农业环境保护现状远低于社会预期的现实出发,选择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提升为重点的转型路径,沿着该路径推进了近年来的两轮改革。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竞争力弱化和绿色发展能力不足的双重压力,政策转型应以促进小农竞争力和绿色发展能力提高为目标,立足小农现实,多措并举,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同时,全面践行“两山”理论,推动农业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出、设计和运用"幸福指数"的概念和方法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它确实反映了新的发展理念。然而,若要将"幸福指数"客观合理地置于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或某一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之中,就很有必要对于"幸福指数"寻求一种充分的理解,避免产生各种误读。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关于现代化概念的内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工业化说,文明进步说,急剧变动说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说以及时间概念和价值尺度说,这些说法从某种角度上都有它的道理,笔者认为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说法是急剧变动说。在前现代化时期,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极其缓慢的,呈现出一种静止的状态,在政治上也体现出一种超稳定的状态,而现代化开始后,经济上的急剧变动和政治上的活跃成了它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对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入手,系统探究扩大我国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实现路径。理论层面,从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基本内涵、溢出效应、抑制因素、实现路径等四个角度,系统分析什么是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及为什么要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哪些因素抑制了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扩大,怎样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实践层面,基于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总结了我国各地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典型模式,以及日本、韩国的有关做法。基于上述分析,尝试提出扩大我国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实现路径,并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小农生产格局下中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短板的理论阐述,针对性梳理日本、韩国等典型小农国家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国际经验。研究表明,保障供给、结构优化、质效提升、体系完善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但小农生产格局下,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品质和环保水平差等固有不足,使中国农业距离实现高质量发展尚存一定差距。提出中国可借鉴日韩两国推进结构改革、健全社会化服务、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融合、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推动绿色转型和夯实“软实力”的典型经验,以立足小农、服务小农、强化小农为政策主线,促进人、地、资金等关键要素的整合与流动,不断强化种业创新和装备创新,推动农户生产行为实现绿色转型,同时注重将增强“软实力”作为提升“硬实力”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