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前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发展及西北作为抗战建国根据地地位的确立,国民政府筹划与实施了西北工业建设战略。该战略大力发展矿产及重工业,积极支持轻工业建设,并进一步加强与扩充手工业,以作为轻重工业的有力补充。西北工业战略的实施,不仅支持了长期抗战,促进了西北的开发与建设,而且对西北经济与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改善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形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区,并加快了西北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得人才者得天下!一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选人用人,关乎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孝是先秦儒家提出的整合社会的思想观念之一,到<白虎通义>已经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规范.但关于孝的讨论,从孔孟经荀子、董仲舒到<白虎通义>,无论在孝的源由、内涵、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既反映了儒学理论自身矛盾的发展,也有皇权意识的制约与渗透.孝从孔孟到<白虎通义>的变化过程,反映了儒家思想上的观念如何转化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4.
终南山集中了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中的五大宗派祖庭,目前终南山的一些佛教祖庭已经有了局部的开发,但整体水平较低。应围绕终南山“中国佛教祖庭文化区”这一概念,按照遗产保护、文化建设、旅游开发三者互动的战略,在局部特色有效开发基础上,实现整体与局部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将终南山建设成为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综合性的有品牌特色的中国佛教祖庭文化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历史学反复证明 ,合乎实际的理论洞察是引导历史研究走向深入的主要动力 ,也是史学著作保持魅力的主要原因。能引起人们关注的史学著作 ,一般都对复杂的历史问题做了开创性的研究 ,并把具体认识结果上升到一个较高的理论层次 ,提出了具有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的理论框架 ,引发人们的思考。2 0世纪 80年代后 ,中国史学研究的理论兴趣有所下降 ,特别是关于世界史的研究 ,能够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成果已不多见 ,但彭树智先生近年来的中东地区史研究 ,却提出了一种解剖中东历史的指导性理论——文明交往论。这一理论以丰富的个案研究为基础 ,显…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历史学反复证明,合乎实际的理论洞察是引导历史研究走向深入的主要动力,也是史学著作保持魅力的主要原因.能引起人们关注的史学著作,一般都对复杂的历史问题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并把具体认识结果上升到一个较高的理论层次,提出了具有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的理论框架,引发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守成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前后,围绕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文化观点,其中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贺麟等强调近代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关系,被称为文化保守主义或文化守成派.与这种文化观相对应,史学领域也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试论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朝佛教在玄学化的佛学思维及其批判中,逐渐产生了对般若中观的认识方法的自觉要求,形成了以佛性为核心的般若思辨传统,预示了一心开二门的真如缘起义理体系。北朝佛教由注重对禅法的实践导致对诸法的实证分析,结合当时部分法相唯识学经典的传播,形成了以阿赖耶识为核心的体验传统,预示了唯识义理体系。南北朝后期,南北佛教不同思维传统与不同义理方向的融合,使南北佛教教义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古代史学哲学的形成、发展和特点方光华中国古代史学从史官制度中产生,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但古代史学哲学的形成,则是由孔子修《春秋》开端的。孔子认为历史是人群活动的陈迹("其事则齐桓晋文"),而史学则是史家主体意识在.历史记述中的体现("其义则丘窃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