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闻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398-401
黑格尔与施莱尔马赫之间的争论是近代思想史上一场颇为引人关注的论争。尽管二者都有各自的理论主张和基本立场,但他们其实都持续关注着对方的思想发展,并把它作为自己思想的一种参照。实际上,黑格尔与施莱尔马赫之间的争论可以追溯到由黑格尔应召来到柏林而开始的一系列事件。尽管施莱尔马赫希望黑格尔能够来到柏林,但是,二人思想观点和精神气质上的差异很快导致了冲突。在把黑格尔从柏林科学院驱逐出去的过程中,施莱尔马赫所扮演的角色加剧了这种紧张关系,最终促成了二者彻底的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2.
闻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345-348
长期以来,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始终都是国内高校哲学专业教育的基础课和入门课,也是国内高校哲学系本科专业教学的重点。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大繁荣的科学规划与殷切期盼的时代背景下,哲学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西方哲学史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日渐突显,然而,传统的灌输式哲学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哲学教育的发展。对于今天的哲学教育特别是西方哲学教育来说,以问题引导和原典阅读为核心的新模式愈加显现出与哲学教育本质和理想的契合性,也逐渐成为一条培养真正高素质哲学专业人才的捷径。 相似文献
3.
闻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641-645
原罪教义是基督教教义体系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整个基督教信仰赖以形成的理论根基.从西方基督教思想传统来看,奥古斯丁有关堕落和原罪的学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且影响深远.然而,正是施莱尔马赫对传统“奥古斯丁模式”原罪理论的持续反思,重新修正了这一有关原罪问题的经典理论.在当代宗教哲学家约翰·希克看来,施莱尔马赫是神正论“爱任纽模式”的最主要代表,这一模式有效替代了充满诸多问题的“奥古斯丁模式”.本文试图结合施莱尔马赫有关原罪问题的具体阐述和主张来论证这一看法的合理性,指出其基本特征和理论实质,并进一步揭示出这一模式转换的理论意义,尤其是在深入理解和阐释施莱尔马赫基督教思想方面所带来的一系列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闻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617-621
启蒙运动和启蒙精神曾是17~18世纪西欧社会的主旋律,而启蒙运动的核心价值就是高扬人的理性。正是在高扬理性这一核心价值的深刻影响下,近代理性主义宗教成为这一时期宗教思想的主流趋向。然而,伴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展开,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逐渐形成对理性自身权威地位的自我反思,而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也逐渐由盛转衰。从理性的高扬到理性的反思,不仅仅勾勒出了近代启蒙运动的自我深化和自我发展,而且也串联起了近代理性主义宗教的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1